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2019年2月28日
分享
第9期 严建华:传承傩舞 我有一个五年计划
  • 大源傩舞表演
  • 大源傩舞表演
  • 大源傩舞表演
  • 大源傩舞表演
  • 大源傩舞表演

2月19日,正月十五,泰宁新桥乡大源村严氏祠堂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由15位村民组成的傩舞队正在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表演有着民间艺术“活化石“之称的大源傩舞。这是大源村每年的固定节庆活动,也是村里打造的 “古傩大源”闹元宵旅游品牌活动。

五颜六色的面具,怒目瞪眼的表情,原始粗犷的动作,在牛皮鼓点的伴奏下,舞者们腾挪跳跃,从严氏祠堂到田间地头,一路变换队形走向山野,给各家各户送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傩舞,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图腾信仰,广泛流传于江西、湖南、安徽等地。大源傩舞,据了解,是由南唐宰相严续从朝廷带到大源,原叫“和藩舞”,是一种宫廷舞蹈,也是古代驱邪镇魔的一种巫舞,而现在已演变为娱乐表演项目,成为一种祈福喜庆的舞蹈。说到傩舞,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大源傩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新桥乡文化站站长严建华。

大源傩舞表演 三明市艺术馆供图

抢救:从“封建迷信"到“文化遗产”

曾经,大源傩舞一度因为被认为是封建迷信,面临失传。转机出现在泰宁县开展的一次民俗文化调研。谈起当年重振傩舞,严建华仍记忆犹新。“那是1995年,县里决定抢救大源傩舞这项民俗奇葩,我和村里的5-6个人成立了傩舞理事会,发起倡议,组织村里的年轻人报名加入傩舞队,当时就有近20个人报名。”

之后的路并不平坦。由于这项技艺停滞时间过久,乐谱、面具已基本遗失,人有了却跳不起来。严建华跑图书馆、档案馆,花了一年的时间去收集资料,从老一辈艺人那里学会了傩舞的各种舞蹈套路动作。因为怕耽误农时,村民学习傩舞的积极性并不高,严建华只有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把一招一式传授给大家,用热情和真诚感动村民,大源傩舞终于又复活了。

“傩舞看起来简单,但练起来却没那么容易。”严建华介绍道,傩舞的面具比较大,容易遮挡视线,由于是樟木雕刻彩绘而成,重的达4斤多,戴上面具后跳起来很难把握平衡;同时,傩舞表演讲究整体队伍的协调配合,动作还需要根据表演场地环境进行灵活变换。经过长期的锻炼摸索,他对傩舞进行了创新改进,比如把舞台表演形式运用于踩街环节,使得表演更加活灵活现,增加了趣味性,也烘托了氛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大源傩舞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激励他坚定不移地继续走傩舞人生路。二十多年来,他一心扑在傩舞表演上,在他的发掘和保护下,大源傩舞重放光彩,他带领傩舞队参加了县、市、省、国家组织的文化活动,载誉而归,广受好评。

大源傩舞表演 中为严建华 严建华供图

保护:从“品牌”转为“生产力”

大源傩舞闯出了品牌,但只有将品牌转化为生产力,才是长久之计。严建华介绍道,大源村古色古香,文化底蕴厚重,村落虽小村龄却达千年,还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源傩舞、赤膊龙灯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块金字招牌。如何将这些资源强强联合,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一直困扰着大源人。

“前几年,我在村里当支书,试过发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带这些傩舞队队员种过茶树菇、竹荪、香菇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产业没发展起来。”严建华说。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及他和村干部到周边村子的考查情况,严建华认为大源村的发展应该定位在傩文化,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近年来,借助全域旅游发展的东风,大源村主动融入全县“高山安养”“乡村旅游”产业,立足自身的生态、人文优势,发展旅游休闲体验业态,给村子发展注入了生机。

2015年,大源傩舞队17个队员以集资的方式成立大源傩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它以大源傩舞为依托,以傩舞表演、民宿、餐饮、特色种养等为经营内容,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据了解,仅民宿这一项,如今共有35户人家加入民宿,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而傩舞队队员参与大源傩农家乐的经营管理,平时的劳务所得加上年底按股份分红,每年人均可增收1-2万元。

2017年开始,大源村常态化举办了“古傩大源”闹元宵、“大源傩”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周边乡镇、邻近县市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

大源傩舞表演 三明市艺术馆供图

振兴:从“家族传承”到“五年计划”

尽管大源傩舞走出了深山,但旅游产业季节性明显,农村致富门路少,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还是选择外出务工,如何留住人,特别是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轻人,这也是摆在严建华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傩舞一般都是家族式传承方式,我原来是打算将傩舞传给自己的儿子,但他却觉得年轻人应该在外面多闯几年,多学习好的经验,再回来报答家乡。”没有人就没法谈发展,意识到这一点的严建华,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现在我们的傩舞队伍大概有40余人,固定表演的有15个人左右,年龄最大的有70多岁,20多岁的有两三个,平均年龄在40多岁。”为了更好地传承傩舞文化,严建华积极培养村里的青少年学习傩舞技艺,激发青少年学习民俗文化的兴趣。“今年过年村里就有5个小学生来学习傩舞,他们都对傩舞很感兴趣。”严建华说。不仅仅是村里,严建华还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去年,在他的倡议下,新桥乡文化站牵手新桥中心小学,开办了傩舞兴趣班,由他和傩舞队的队员每周给孩子们上一节课,培养了一支由15个学生组成的小傩舞队。“我计划在今年8月份举办的民俗文化节上,让他们上台表演。“严建华开心地说道。

“大源村的发展还是要依托大源傩舞这项文化瑰宝。”说到大源村的未来,严建华说,曾经有县里的旅游景区想和傩舞队签订长期驻扎表演合同,但考虑到傩舞要是离开了村子,也就失去了最宝贵的、活的、有灵魂的东西,他明白只有留住这支队伍,一切才有可能。

大源傩舞表演 熊明欢摄

从去年开始,严建华就制定了一个大源傩舞发展的五年计划,主要围绕大源傩农家乐专业合作社这个项目。“今年我们主要是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村里的旅游接待中心,打造出特色民宿,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具体一点,就比如将其他的文化进行一个大融合,像大源唱曲、大源傩舞等整合起来打造出大源一台戏,来吸引更多的游客。还有就是继续把旅游接待做出特色,丰富活动项目,以研学方式与旅行社合作,让学生们走进大源,进行傩舞的互动文化交流。“

谈到未来,严建华表示,他肩负着传承人的责任和担当,将继续尽自己的力量将祖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大源村要真正发展起来,大的方向需要政策的帮扶支持,主要还是靠村民自己,发展村里的支柱产业。去年,泰宁大源傩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入选365bet官网:非遗代表性项目生产性保护传承重点单位名单,我相信这对傩舞和大源村的发展都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严建华说道。(东南网记者 蔡晓卿)

大源傩舞闯出了品牌,但只有将品牌转化为生产力,才是长久之计。2015年,大源傩舞队的队员以集资的方式成立大源傩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它以大源傩舞为依托,以傩舞表演、民宿、餐饮、特色种养等为经营内容,发展乡村旅游经济。2017年开始,大源村常态化举办了“古傩大源”闹元宵、“大源傩”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
         从去年开始,严建华就制定了一个大源傩舞发展的五年计划,主要围绕大源傩农家乐专业合作社这个项目。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出特色民宿,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将大源唱曲、大源傩舞等整合起来打造出大源一台戏。以研学方式与旅行社合作,让学生们走进大源,进行傩舞的互动文化交流。

“我肩负着传承人的责任和担当,将继续尽自己的力量将祖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严建华

记者 蔡晓卿
编辑 王培欣
昵 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