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首页> 综合> 正文
分享到:

“产山不出丈八梁” 漳浦昔日穷山村的“蜕变”之路

2019-01-29 17:18  来源:东南网  作者:陈志远 邱枫  责任编辑:叶同辉  我来说两句
产山村开始谋划布局“红+绿”产业,传承红军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漳浦盘陀镇产山村荆林祖厝旧貌(产山村委会供图)

东南网1月29日讯(本网记者 陈志远 通讯员 邱枫 文/图)“产山不出丈八梁”这是一句流传在漳浦多年的谚语,指的是产(穷)山生长不出一丈八长的房梁,意思是像漳浦盘陀镇产山村这样的穷山村,除了种植一些根系不是很发达的农作物,很难长出树身高大的乔木。产山村背靠苍茫梁山山脉,位置偏僻,土壤贫瘠,山地多山石。一直以来,由于交通不便,村里很难发展大规模的种养殖产业,当地的农业主要以传统家庭式的种植,不成规模。

2014年,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漳州东林500千伏变电站项目规划落地产山、东林两个村。该项目是国网福建电力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将大大提高闽南特别是漳州电网供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彼时,由于产山村两委力量薄弱,征地工作进展缓慢。在外经商的乡贤陈绿森“临危受命”,回乡协助开展征迁工作。通过不辞辛苦走街串户,挨家挨户争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2016年初,拖延多时的项目最终进展顺利,陈绿森也获得村民拥戴,并被任命为产山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对村两委班子重新整合,村级组织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

修建了水泥道路,安装路灯后的村道。

新形势下,如何改变产山村的落后现状?“要致富先修路”,该村两委班子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

“开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进出村庄的通道以及村内通行道路。”除了争取上级的项目补助资金,长期在外经商的陈绿森以及其他村两委积极行动起来,号召外出乡贤捐资修路,项目也得到村民的拥护和支持,积极自筹资金投入建设。自2016年开始,共计修建水泥道路将近6公里,安装路灯60多盏亮化村道。

村庄里新建的公共卫生间

同时推进的还有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经过村两委的前期动员,大部分村民积极配合,部分更是无偿拆掉牛棚旱厕,锯掉果树,美化绿化村庄。

“原来都没有人组织建设,村里的路很不好,我们都将房子搬到村外靠近国道的地方,交通比较方便。”村民老陈告诉记者,道路修建好以后,村庄的人居环境也发生很多的变化,在外的很多村民也都陆陆续续搬迁回来。

修缮中的荆林祖厝一角

道路通了,环境美了,可如何因地制宜带动村庄发展,村民致富。陈绿森和村两委干部们一时显得迷茫,“蜕变”之路在哪里?

产山村虽然偏僻落后,但是却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村内有一片百亩原始树林,还拥有一段光辉的革命历史。土地革命时期,为支援中央红军反“围剿”,漳浦儿女纷纷加入闽南红三团。1932年,当时,仅有400多人口的产山村荆林社,就有40多名青壮年参军,产山村先后共有90多名村民加入革命队伍。1934年,闽南红军游击队第三任团长张长水秘密来到产山村,居住在荆林祖屋。

荆林祖厝始建于明末天启年间,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占地约20亩,为三进式土石建筑群,整个建筑群为“同”字布局,建有主厅及厢房72间及一片大埕。在革命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中,荆林祖厝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建有红军骑马铜像和石雕招牌的“红军林”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的飞机前来袭扰,村民们纷纷躲进村里的原始森林。“当时因为这片树林的荫蔽,我们才保住了性命。”村里的老人说。

据漳浦县老促会戴全成会长介绍,红三团在漳浦先在石榴镇车本村驻扎,然后派人到盘陀镇,首先就是到产山村一带发展队伍,“当时碰到敌人的时候都要往树林里面转移,这个林子非常茂密,小型原始森林,在对敌斗争和隐秘方面发挥了不少作用,因此为当地村民口口相传,称之为‘红军林’。”

相关单位组织员工在此重走红军路,逛红军旧居,聆听红军故事。

这样的辉煌历史不会过时,红色文化的挖掘有着新的现实意义!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产山村开始谋划布局“红+绿”产业,“绿”即是发挥绿色生态农业特色;“红”就是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进一步警醒后人铭记“闽南红三团”的光辉历程,传承红军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通过挖掘红军历史足迹,从2016年开始,投入建设’剿匪路’、‘红军林’生态休闲栈道,修复当年庆祝剿匪成功的场地‘“平匪广场‘,包括红军旧居已经向上级报批修缮和保护。”产山村党支部书记陈绿森介绍道。

目前,产山村已形成“红军林”主题公园”“红军出征”“红军亭”等多处生态型人文景观,并被上级部门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和生态资源保护的一个重要基地。2018年开始,厦、漳周边地区的游客也纷纷慕名而来,体验生态“红军林”,重走剿匪路,逛红军旧居,聆听红军故事。

村党支部书记陈绿森与村民探讨发展水果采摘游项目

眼看着村庄的人气就渐渐旺了起来,当地村民开始尝试开展柠檬、百香果、香蕉、杨桃、青枣等果蔬的大规模种植,并发展红军酒、土鸡土鸭等农家特产旅游产品等。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村民陈艺奇承包了60多亩的杨桃种植基地,他还计划着借助不断提升的旅游人气,开展水果采摘游项目。

“下一步,规划建设总投资约200万元的村主干道拓宽,红军旧居初步计划要投入500万元,目前投入70多万进行一期修缮。眼下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在3-5年内将“红军林”打造成红色文化品牌。”陈绿森表示,产山村将以“红色苏区、红色廉政”为特色,将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党风廉政教育融为一体,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党建示范点和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并紧紧围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盘活集体经济,以“美丽红军林、振兴产山村”为目标,加快推进产山村的全面振兴,让村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游客和相关单位组织参观体验生态“红军林”

?

更多>>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网站地图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联系电话:0596-2956089 广告服务:0596-2960867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6-2956089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