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普宁英歌:舞出震撼人心的力与美
2019-03-11 09:58: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
普宁英歌舞者英姿勃勃 张声金 摄 中新网广州3月3日电 题:广东普宁英歌:舞出震撼人心的力与美 作者 李凌 当响彻云霄的锣鼓声由远及近、当描画着独特脸谱的舞者从乡村古巷奔涌而出、当狂热奔放的“梁山好汉”们腾跃而来……居住在广东潮汕地区的人们就会知道,这由普宁英歌舞带来的节日狂欢,正式开始上演。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说起普宁英歌舞,其传承人陈来发认为,“普宁英歌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才能舞得更好、走得更远!” 陈来发讲解英歌舞的舞蹈要义 李凌 摄 起源:元宵节大闹大名府 普宁英歌是一种融戏剧、舞蹈、武术于一身的民间艺术,表演者均为男性,源流可溯到明初甚至更早,演绎了《水浒传》中“元宵节大闹大名府”,一群梁山好汉斗智斗勇把卢俊义等人从狱中劫出的故事。英歌舞威猛、雄浑的表演风格和粗犷、豪迈的精神风貌,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和推崇。 普宁英歌分快板、中板、慢板三种流派,其脸谱、服饰、道具,蕴含了潮汕文化和京剧艺术的精华,场面恢宏、阵势多样、套路多变,舞蹈技耍优美中不乏阳刚、粗狂和稳健之美。 300多年流传至今,潮汕地区的传统节日以至各种庆典,都少不了英歌舞者的矫健身影。2006年,普宁英歌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普宁英歌舞的拥趸越来越多,这项潮汕地区的民间艺术,已走出乡镇、走向世界。 普宁南山英歌队成为“广东文艺”代表之一 受访者提供 摄 传承:破旧俗弘扬英歌舞 今天的普宁英歌备受关注、美名远扬,离不开一代代英歌传承人的不懈努力,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来发正是其中的佼佼者。1957年,陈来发出生于快板英歌舞之乡普宁南山村,当地人世代表演英歌舞,村里小孩自小耳濡目染,英歌舞对他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往往放下饭碗,拿起筷子便能舞起“槌花”玩。陈来发18岁开始练习英歌舞,不到三年时间,他就成为普宁南山英歌舞队的第九代“头槌”。33岁起接任南山英歌队教练,39岁起至今任南山村英歌队队长。 “要学就一定要学精,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说起学习英歌舞,陈来发表示,学会英歌的基本动作和队形很容易,但要真正领略英歌的精粹,则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要干脆利落、迅猛洒脱,做到眼到手到神到……”谈起英歌,陈来发如数家珍,还顺手拿起两根鼓棍舞了起来,虽已年逾花甲,动作依旧如行云流水、威风凛凛,气势十足。 “现在的普宁英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造型、动作都更加丰富,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才能舞得更好、走得更远”从艺40多年来,陈来发不断创新改编英歌舞的表演形式,丰富英歌舞的表演内容,更是改变了普宁英歌传承“一师一徒”的守旧模式,培养英歌舞后继力量。 尽管已不再年轻,但陈来发对英歌始终保留着一份难以言说的热情,“只要画上脸谱、穿上戏服、拿起双槌,就觉得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 陈来发演示英歌舞,动作干脆利落、迅猛洒脱 受访者提供 摄 推广:小乡村走向海内外 舞了几十年,对于陈来发来说,最难忘的莫过于2008年,普宁南山英歌作为“广东文艺奥运军团”的一员,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表演了《英歌飞进北京城》,6分钟的精彩表演惊艳了全球观众。 “我们就是一群农民,能去到天安门前表演,真的是想都不敢想!”回忆当年在首都的精彩表演,陈来发至今依旧激动不已。他说当时他和队员心里都铆着一股劲,一定要把英歌舞最精彩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因为,他们不只代表着普宁,还代表着整个潮汕和广东,“能参加这样的演出,一辈子难忘。” 此后,陈来发带着英歌舞团队参加了2013年的上海世博会、第17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2016年的台湾第三届“守望精神家园—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英歌舞从被戏称为“省尾国角”的潮汕地区,真正走向了大舞台、走向海内外。 “普宁英歌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前辈们付出的心血。”陈来发展示着自己珍藏的前辈们留存下来的英歌舞服饰、道具、奖牌等,表示英歌队早在1953年就进京参加过中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只不过那时候的信息传播不如现在,所以很多外地人不了解,“我们要传承精华、不断创新,才能超越前人,越舞越红。”陈来发说。(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