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国内>>国内热词>>云南鲁甸地震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昨天云南鲁甸龙头山镇进行搜救的消防员发现紧急险情,甘家寨严重塌方,大量村民被埋,昨天起各支支援力量救灾紧急的搜救,今天救援继续,但刚刚发生了一次严重塌方,阻断了救援道路。

昨天在龙头山镇进行搜救的消防队员发现了紧急险情,甘家寨严重塌方,大量村民被埋,经昨天初步统计有55人被埋,有49人失踪,20多辆车被埋在下面,各支消防力量都在全面搜救。今天记者跟随了解放军第14集团军工兵团前往塌方地点进行救援,但是就在10分钟之前,在距离记者前方150米处沿着山路上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塌方,就在记者所在车队的前面。道路左侧的山石、泥土倾尽而下,将道路严重阻断,这条阻断的道路正是昨天晚上7点钟刚刚抢通的昭巧二级公路。

记者向正在现场的昭巧公路管理处处长王定广了解到,这次塌方地点是位于距离甘家寨只有1.5公里的地方,塌方量达到了5000方,清理极为困难,他们已经调集挖掘机在等待,等待塌方上游比较略为平稳之后,才能进行抢通,大概需要3个半小时才能抢通出一条刚刚能够通车的便道。王定广说,地震使昭通公路周边成为破碎带,所以说极易发生塌方,刚刚我跟这个14集团军工兵团的副团长陈代荣了解到,现在他们正在等待这个道路抢通,然后在继续前往甘家寨进行施救,但是就在记者刚跟他了解的过程中,有一名战士向他汇报说,就在刚刚经过的一个路段也发生了一次塌方,道路也被阻隔了。(国家应急广播、中国之声记者潘毅)

新华网云南鲁甸8月7日新媒体专电(林原 彭树风)在抢通进入龙头山镇最后一公里道路后,交通一总队官兵6日上午又投入沙(坝村)乐(红镇)公路和龙头山镇至八宝村、龙井村公路的抢通。

乐红镇和龙头山镇的翠屏村、银屏村、西屏村是鲁甸地震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进入该地区的唯一通道沙乐路在地震中损毁,大型救灾设备及物资无法进入。截至目前,不少进入该地区的救援队伍都是徒步行进7小时以上才到达的。

接到抢通命令后,该总队官兵立即调动挖掘机4台套、装载机2台套、官兵40余人,迅速到达受损地段,并派出技术员进行现场勘查。经勘查,塌方体长40余米,宽8米,塌方总量约11000立方米。由于该路段路基全部沉陷,救援装备无法通过,难以尽快抢通。

经领导及技术人员现场商定,决定在路基沉陷地段上方快速开设一条便道,使机械设备能够及时向前推进,并不断补入机械设备投入到各个塌方点上,加快道路恢复速度,为抢救人员争取宝贵时间。

在抢修便道的同时,为了保证灾区急需的救灾物资能够顺利抵达,交通部队官兵还为灾民专门开辟了一条便道。目前,在交通部队官兵的帮助下,已有上千斤大米、大量饮用水及药品被送达灾区,并且有5名重伤员通过便道顺利抵达龙头山镇医疗救护中心。

据了解,此处塌方抢通后,将使救援力量向前推进十公里,使3.5万余人得到有效救助。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堰塞湖水位持续上涨,今日能否排险?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七支队一大队教导员罗俊,介绍了最新的抢险进展。

罗俊:现在已经控制了水情水位,由于那个以前也是红石岩水电站,水电站的一个泄洪漏斗泄洪,水位现在已经从昨天到今天基本没有上涨,另外这边的天气情况也好,上游没有下雨,这边的泄洪水位基本上保持平衡。昨天到今天上涨了15公分,整个抢险过程推进的比较好,现在主要是在抢险道路,通过昨天晚上一晚上的抢险,最艰难的道路已经抢通,现在正在往前推进,昨天晚上抢险了以后打开推进了150米左右,现在正在往坝体的方向推进,预计今天下午能够达到坝体。目前,我们在尽力抢修的同时,派一部分战士上去把大型的石头进行解剖,为下一步开泄洪潮做准备。

那么现在部队所在的位置是什么地方?周边的道路情况怎么样?如果大型的机械运到的话,能不能直接抵达到湖体的这个周围来进行操作呢?

罗俊:通过这几天的抢修,道路状况有所改变,在抢险后期主要采取封闭型的。除了抢险车辆进入以外,其他的设备尽量不让进,人员车辆必须控制。目前的话道路状况有所改善,对抢险很有利,今天白天再通过我们大概8个小时左右的抢修基本能够把大型设备能达到这个抢险的堰塞体上面去了。我们的目标是这样的,现在到了现场以后我们就检查大型设备作业,开一条泄洪潮。大概是上边是8米宽,底部是5米宽,大概750米长,整体开挖工程量大概是在10几万方。

堰塞湖排险是一个相当危险的工作,那么完成任务还面临着哪些困难呢?

罗俊:现在最主要的困难是有余震,包括昨天晚上有几次余震,现在大概平均有3到4次的余震,今天早上一早又有一次余震。在我们上次的排险过程中由于塌方比较严重,不时的有那个碎石滚落,这一点很危险。昨天晚上1点半的时候就发生了一次大的塌方,我们这个排完以后又塌下来,这一块的话安全警戒搞的比较好,撤离的比较及时。到目前为止抢道4天了,我们的人员基本上没有,塌方体都没有。昨天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和云南省的省长过来看了现场,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肯定,也认为这次堰塞湖抢险是比以往堰塞湖最危险的。因为都是高山峡谷,这都是悬崖陡壁,确实安全风险比较大。(国家应急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张加宁)

中新网8月7日电 国家卫生计生委7日上午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卫计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表示,到目前为止,各地包括云南省、市、县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军队的卫生部门共投入医疗防疫人员1668人,救援车辆225台在灾区,统筹实施救援工作,云南卫生计生部门收治地震伤员2993人,现在住院1269人。

宋树立表示,地震灾情发生以后,卫计委按照预案从四川、重庆派出三支国家医疗队,从北京、成都、广州、上海抽调专家到当地指导和协助医疗救援工作。医疗队和专家行动非常迅速,第一支医疗队于地震次日凌晨3:20分赶到了震中。第一批专家24小时以内到达灾区进行工作。

宋树立表示,到目前为止,各地包括云南省、市、县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军队的卫生部门共投入医疗防疫人员1668人,救援车辆225台在灾区,统筹实施救援工作。云南卫生计生部门收治地震伤员2993人,现在住院1269人,为每一位危重和重症伤员安排一组医务人员,制定了个性化、针对性的救治方案,正在全力救治。筛选出了符合转院条件的危重和重症伤员,已经乘专列抵达了四川宜宾。

宋树立表示,8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灾区看望地震伤员的时候对医护人员说,这次地震你们冲在第一线,救治和转运伤员避免了新的伤亡,发挥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救治好伤员不仅要靠医术和设备,也要靠你们对群众的爱心,伤员依靠你们,党和政府相信你们。他又对从各地赶来的医学专家说,你们是及时雨,是尽医务人员天职也是对伤者的鼓舞和社会的慰藉。这些话也是对医务人员的极大激励,卫生计生系统将进一步科学有序做好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尽快开展伤员早期康复介入,最大限度减少地震伤员的死亡和残疾。

卫计委疾控局副局长贺青华表示,卫生防疫工作第一时间进入到了灾区,在8月5日就完成了对整个灾区疾病预防控制的全面评估,云南省鲁甸气候条件目前对于防病工作是及其艰难的,连续下雨,日夜温差大,而且此地又是结核病高发区,由于地震导致人体肌体能力下降,人群密集在账篷里面,有可能导致一个结核病的聚集性病例。还有就是呼吸传染疾病和饮水问题解决不了带来了肠道传染病的问题,给下一步疾病预防控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贺青华表示,昨天卫生计生委疾控局成立了卫生防疫工作后方工作组,前方工作组第一时间已经在现场工作近一个星期了,第二工作组马上上去。总体上,防疫工作按照几次在地震灾害中卫生防疫工作经验,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特别是防疫工作大力无私的努力下,应该说可以做到,虽然有困难可是我们有信心。

8月7日,云南地震局发布鲁甸6.5级地震烈度图。中新社发 钟欣 摄
?

中新社鲁甸8月7日电 (记者 王林 胡远航)云南省地震局局长皇甫岗7日在震区发布鲁甸6.5级地震烈度图,此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Ⅸ度,等震线长轴总体呈北北西走向,Ⅵ度区及以上总面积为10350平方千米,涉及云南、四川、贵州3省。

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中国地震局现场工作队通过灾区震害调查、强震动观测记录分析、遥感震害解译等工作,完成了本次地震的烈度调查与评定工作。

此次地震灾区最高烈度Ⅸ度区主要涉及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火德红镇和巧家县包谷垴乡,面积为90平方千米;Ⅷ度区主要涉及云南鲁甸、巧家、会泽县的7个乡镇,面积约为290平方千米;Ⅶ度区涉及云南鲁甸、巧家、会泽县的16个乡镇,面积约为1580平方千米;Ⅵ度区涉及云南、四川、贵州共10个县,总面积为8390平方千米,其中云南省面积约为6530平方千米。

皇甫岗称,根据大量现场调查取证及研究,有几点初步认识:一是此次地震震级高,波及范围广,是云南省2000年以来的最大地震,也是滇东北40年来最大地震;二是震中区震动强烈,震源破裂在11秒内集中释放,位于震中龙头山镇的强震台记录到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高达948伽,与2013年芦山7级地震震中地表震动水平相当;三是震区人口密度大,再加之房屋抗震性能差,人员伤亡很大;四是震区多个方向的活动断裂密集发育,地层破碎疏松,山高坡陡,加之雨季降水影响,容易引发严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甚至在局部还形成了堰塞湖,堰塞体长达800多米,处置难度很大。

皇甫岗还表示,发生6.5级地震后,一般还会发生5.0级以上余震,但灾区至今还未发生5.0级以上余震。(完)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许多地震其实都会伴随一些次生灾害,比如堰塞湖就是次生灾害当中相当严重的一种,鲁甸地震造成了牛栏江、红石岩电站取水坝处山体塌方,形成了堰塞湖。受这个影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威胁。鲁甸、巧家、会泽三个县已经紧急转移了五千人,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昨天强调,当前要把堰塞湖应急、处置震损水利工程排除险情、提前转移危险区的群众,作为水利抗震救灾的重中之重。

国家防总前方工作组和云南省防指刚刚发布了堰塞湖除险的初步方案,现在连线国家应急广播中央台记者满朝旭。

记者:国家防总前方工作组对红石岩堰塞湖进行勘察分析,会议上提出对红石岩水电站饮水管实施爆破排水的方案,加大下泄流量。以舒缓堰塞湖水位的上涨,目前武警水电部队等有关单位正在组织实施。截止今天14时云南鲁甸红石岩堰塞湖的水位是1176.42米,比昨天的2点时段上涨了1.82米。目前蓄水量大概是56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型的水库,入湖的流量达到了每秒209立方米,出库的流量达到了每秒120立方米。

所采取的措施要使出湖流量大于入湖流量,才会达到安全。下一步的工作,一是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堰塞湖的溃决洪水计算,分析下游水电站大坝的风险程度,研究溃坝洪水可能淹没的范围,为人员的转移安置提供决策支持。

二是根据堰塞体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结合初步掌握的资料和信息研究堰塞体的应急排险方案和相关的措施。现在这个堰塞体大概是89米到96米的高度。

三是进一步研究实施红石岩水电站的饮水管爆破、泄水等措施,尽量的加大出湖流量,缓解堰塞湖水位的上涨压力。

四是继续做好堰塞体进场道路的抢通和施工机械进场的准备工作。另外还要请部队等有关单位架设浮动的平台运送排险的设备和人员进场。国家防总前方工作组现在正在联合云南省防指召集有关单位抓紧制定红石岩堰塞湖的排险处置技术方案,水源部门在堰塞体现场开展了在堰塞湖以及堰塞体的应急监测工作,在堰塞湖的上游还有堰塞湖的坝前、牛栏江入金沙江口布置了三处水文应急的监测断面,实行水情信息的每小时报送。(记者满朝旭)

云南边防官兵抢抓鲁甸救援“黄金72小时”

  6日,云南边防救援队争分夺秒,抢抓救援黄金72小时。 钟欣 摄

中新网鲁甸8月6日电 (杨玺 张超刘宸玮)时间就是生命!为抢救成千上万的生命,云南边防总队机动支队救援分队在“黄金救援时间”里争分夺秒,与死神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

地震发生1小时后,17时30分许,机动支队全体官兵齐装满员、准备就绪等待开赴灾区。凌晨零时55分,接云南边防总队命令,支队派出140名官兵连夜驰援灾区。

4日10时20分,部队顺利抵达昭通市鲁甸县城,但通往震中龙头山乡公路堵塞车辆无法通行。机动支队支队长吴勇军果断下令,派出40人突击分队徒步挺近震中,经过5个半小时30余公里的徒步行军,18时部队安全抵达震中龙头山镇。

看着满地倒塌的房屋和废墟,眼前的一切震撼着官兵的心。救援分队迅速将人员编成2组,一组帮群众搬运物资,一组排查搜救,连夜开展救援任务,吴勇军下令后续部队克服一切困难日夜开进增援。

5日11时30分,正在龙口山镇参加救援的官兵,接到路边受灾群众紧急求助,在距离救援分队7公里处的龙泉村左家湾社,目前仍有群众被埋,由于缺乏专业器材,急需官兵帮助。快、快、快!多争取一秒就可能多抢救一个生命,为第一时间抵达灾区,抢救被埋群众,已连续奋战48个小时的94名官兵在吴勇军带领下立即突击奔赴左家湾。7公里的行进途中,党员官兵身先士卒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为战友探路、开路,不断鼓励战友,加紧行军。到达左家湾社后官兵分二路搜寻,为了防止大型器械引起坍塌,官兵徒手挖掘救人,即使双手鲜血淋漓,也没有人停下……大家小心翼翼地将废墟上面的房梁、大土块移去,双手耙开杂物,将人挖了出来,只见一名儿童躺在地上,已晕迷不醒。卫生员王霖迅速上前,把脉、探鼻息,发现已没有了呼吸。大家抱着希望,一直挖到23时,房屋下埋压的四家5口全部被挖了出来,遗憾的是无一生还。看着伤心欲绝的家属,吴勇军的眼睛湿润了,他对官兵们说:“我们坚信一定会有生命奇迹出现!”

时间一分一秒飞逝,生命救援的难度在一点一点加大。边防官兵“不抛弃、不放弃”,仍在废墟中全力搜救,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狭长地貌、交通不便、物资缺乏,抢险救援面临严峻考验。

6日,睡了三个小时的官兵又开赴翠屏村开展救援。此时,从到灾区到现在只休息几个小时的年轻战士,满脸疲惫、双眼通红。当救援分队走在半山腰的时候,看到一处山体滑坡带长达百余米,远远看着巨石在悬崖边摇摇欲坠,战士们不禁停下了脚步。二名当地向导看到此情,也不禁畏怯起来。看到犹豫的战士,打退堂鼓的向导,想到山顶上急需救援的灾民,参谋长王继昌命令注意警戒上方,自己却慢慢走了过去。队员们喊着让他回来,可是他就像没听见一样,毅然俯着身小心地踏着脚下的石头走了过去。就在王继昌走在乱石堆中间时,突然发生了剧烈的余震,碎石顿时从山顶飞落下来。所有官兵都不禁大声疾呼。只见他抬头看着滚落的石头从他身前滑下深谷,他当机立断,选择了一块坚固的石头,站在上面下达命令:“余震刚过,现在是最安全的时候,大家依次快速通过。”看着参谋长站在乱石堆中指挥,向导感叹地说:“我们有这样不要命的指挥员,我还有什么可怕的”。在参谋长的鼓舞下,突击队快速通过了危险路段。而事后才知道,这次余震4.8级。

截止6日12时,机动支队参战官兵出动警力70余组1500余人次,救助被困群众80余人,挖掘、运送遇难者遗体7具,转移安置群众1500余人,清理土石块160余吨。(完)

中新社昭通8月7日电 (王林 史广林 保旭)云南省副省长尹建业6日晚间在昭通市鲁甸县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详解鲁甸6.5级地震导致伤亡人数大的主要客观原因。极震区烈度大,次生灾害严重,是遇难人数激增的主因。

尹建业介绍,鲁甸6.5级地震震级高、震源浅,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大,极震区烈度与四川芦山地震一样,是云南省2000年以来最大的地震,震源深度仅12公里。造成地震重灾区龙头山的道路、电力、通讯中断。从5日开始,通过加大搜救力度,扩大搜救范围,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实现搜救全覆盖又发现了新的遇难人员,例如营盘村(营厂坡等社)增加35人、银屏村(龙邦上、雷家坪子等社)增加43人、龙泉村(左家湾、老屋基、郑家坪子、甘家寨子等社)增加69人。

其次,震中地质复杂,山高谷深,陡峭险峻,山体破碎,余震不断,加之雨季降水影响,地震造成严重崩塌、滑坡及大量地质灾害隐患,甚至在局部还形成了堰塞湖,处置难度大,次生灾害十分严重,容易造成新的伤亡。

三是灾区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加之乌蒙地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抗震抗灾能力弱。

尹建业称,“以上这些是这次地震伤亡人数大的主要客观原因。”

截至6日18时,地震共造成108.84万人受灾,589人遇难,2401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因灾倒塌房屋2.58万户,严重损坏4.06万户。灾害造成公路塌方2966处约2700万立方米,185条乡村公路通行受阻,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完)

中新社鲁甸8月6日电 题目:社区党支书的抗震“保家”记

作者 王艳龙

6日下午,云南鲁甸县龙头山镇烈日当空,满头大汗的唐正云马不停蹄地在临时安置点来回奔跑,给数百户受灾民众分发食物。消瘦的他声音沙哑,满脸倦容,3日的6.5级强震让他遭遇了44年人生中最为惨痛的经历,八位亲人撒手人寰。

唐正云是鲁甸地震中近23万名受灾民众之一,但他也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龙头山镇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

3日地震发生时,唐正云与几位村民正一起抢修因滑坡中断的公路,幸免于难。“剧烈晃动后,村里尽是烟灰。”面对村庄瞬间被夷为平地,作为最基层“父母官”的唐正云马上安排救援。“我先让一名管理人员带几个年轻人赶到村里抢救老人和小孩,我和社区主任从村庄两头组织救援。”

“没想到家里人此时的安危么?”面对记者的问题,唐正云的泪水瞬间涌出,“咋可能不想呢,可是几千人等着我救,我没办法呀!”

由于地震强烈,通讯中断,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唐正云成了社区救援最高“指挥官”,负责将上千名灾民转移到相对安全的空地上。但随即又听说村里河上方有堰塞湖,他又不得不将村民“赶到”山上避难。

“当时,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给大家带来生的希望,直到县里的救援人员赶来了。”唐正云说。

截至6日15时50分,地震造成589人遇难,9人失踪,2401人受伤。位于震中、且在山谷里的龙泉社区是受灾最重的地方。“已经有200多人遇难了,加上这里靠近镇政府,四面八方的受灾民众都涌过来,救灾压力巨大。”唐正云说。

由于灾情严重,外界救援人员到来后,唐正云还是没能腾出时间去看看家人。而这期间,他的舅母、哥哥家的孙子等一共八人遇难,二哥二嫂重伤,被转至成都救治。

“我媳妇找到我,我才知道他们不在了。昨天火化,我也没能去看一眼,特别愧对他们,揪心得难受。”虽然悲痛,但唐正云相信,救援人员一样会救他的家人,他留在这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保好‘大家’‘小家’也会好的。”

现在,唐正云负责食品管理,“必须考虑周全,不然会引起民众闹情绪。”70多小时以来,唐正云就在面包车里蜷睡了4个小时,衣服是哥哥送来才换了一下。在跟记者聊天的半个小时里,他接了十几次电话。

“比起走了的人,我们什么都不算。”唐正云说,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活下来的人安顿好。

唐正云还告诉记者,他们昨天已经成立临时食堂给老百姓做饭,安排帐篷“蓬主”和“排主”,帮忙协调管理灾民生活,在各界努力下,灾民生活今天已经基本稳定。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大批救援人员的帮助和受灾民众的自救下,龙头山镇大多数人已住进帐篷,有吃、有喝。“有大家的支持,我们也不怕啥了。”唐正云说,他们等待着灾难尽快过去,重建美丽家园。(完)

中新社鲁甸8月6日电 (董凌龙 李晓琳)6日,张兴旺呆坐在鲁甸县火德红镇李家山小学灾民安置点里,望着满脸泪痕的老婆告诉记者,“她三天都不吃东西,再不吃也要跟着孩子去了。”3天前的地震中,他们失去了3岁的儿子。

张兴旺是3个孩子的父亲,有一个大女儿,一个3岁的儿子和一个3个月的小女儿。8月3日那天,正好是3岁儿子的生日,“地震时没跑出来,被埋了。儿子没了,天都塌了。”张兴旺自己念叨着。

张兴旺的儿子是鲁甸县火德红乡大坪社此次地震遇难的三个人之一,另外还有一位妇女和一个21岁的小伙子。

20多天前,张兴旺夫妇带着孩子从昆明回到鲁甸。因为刚好到了采花椒的季节,要回老家挣点钱,还可以看看年迈的父母。没想到,这一次回家尽然断送了自己孩子的命。张兴旺夫妇十分后悔,不停的流眼泪,恨自己为什么要回来。

记者问他们今后有什么打算?张兴旺只是叹气、摇头。

张兴旺的二姐夫说,地震又不会震一辈子,希望政府多给一些帮助,让他们快点从悲伤走出来。张兴旺的二姐和二姐夫一直在李家山小学食堂里打工,说起话来文文绉绉的。“我们大家一起修好房子,搞好生产,早日走出失去亲人的阴霾,过上平淡的幸福生活。”(完)

中新社鲁甸8月6日电 (王艳龙)云南省疾控中心主任陆林6日在震区现场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灾区正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展防疫工作,保证炎热的灾区防疫安全。迄今为止,灾区没有发生传染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截止6日15时50分,3日发生的6.5级地震已造成589人遇难。陆林说,现在龙头山镇气温炎热,地震后容易发生肠道传染性疾病,灾民集中安置点公共卫生设施不足,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灾民居住集中,容易产生传染性疾病。另外,灾区供应了大量快餐类食品,炎热夏季极容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卫生部门在龙头山镇每个行政村安排5至6名专业人员指导和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在临时安置点设立专人开展防疫,护卫灾民安全;对饮水水质进行监测,由疾控人员到各点取水送检,为灾民发放消毒片;建立疾病直报系统,做到每天日报和零报;开展灾后健康宣传,协助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记者在龙头山镇周边几个临时安置点看到,成都军区第14集团军某防化团等人员在定时消毒,各个安置点建立起临时医疗点,简单的垃圾收集处理也已经开始,灾民安置点卫生状况得到改善。

“现在发热的每天都有,但都排除了传染疫情。”陆林说,到目前,灾区没有发生传染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完)

《新闻1+1》2014年8月6日完成台本

——关注灾区:生命

(节目导视)

解说:

掏断了手指她也没能救起哥哥。

灾民:

妹妹一直想着哥哥,天天就是哭。

解说:

被埋50小时,他88岁高龄奇迹获救。

救援人员:

千万不要睁眼,担架,担架。

解说:

72小时中生命的别离和重逢,72小时后救人依然紧迫。

播音:

截止到今天上午的9点,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589人。

解说: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一个地质灾害高发地,如果搬不走又如何住的下?《新闻1+1》今日关注:云南鲁甸生命如何守护?

评论员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这两天来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关注着云南的地震灾区,今天节目的一开始,首先想利用一小段时间再次转述一下整个救援当中对大家的这种倡议,那就是把生命通道让给更加专业的队伍来去挽救生命,然后进行整个更加有序的救灾。想想看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大家爱如潮水,相当多的人都涌向了这个灾区,都愿意去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但是潮水大了也会把路给淹了,把路给堵了,耽误生命通道这样的一个顺畅度。那今天我想很多人在新闻当中都注意到了,特别的明确,大家不要没有怎么说,自己就到了这个地震灾区了,都知道云南的地震灾区地形非常非常复杂,打通这样一个生命通道是极其不易的,因此我们应该把这个生命通道给让出来,我们可以通过捐款捐物等其他的方式来表达这种爱心。因为地震灾区只有进行有序的救援的时候效果才能更好,同时这也跟我们节目今天的主题紧密相关,地震一发生,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生命,而围绕这个关键词往往让人最难受的就是与生命有关的人数,那就是遇难人数。

如果从这个角度说,我想今天可能很多的人今天上午听到新的数字的时候会非常非常的难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昨天的时候大家知道的云南地震灾区的遇难人数是410人。但是过了一夜,都已经快到第72个小时,黄金救援期了,突然这个数字从410人涨到了589,一下子就涨了179人。

我们来看一下这次地震发生一直到现在这样的一个数字,当时是下午四点半发生的地震,3号,然后最初大家听到遇难人数是26人的时候,还以为这个地震可能危害度不是那么大的,大家心里都会去祈祷。然后接下来晚上9点半的时候,遇难人数变成了175人,接下来221人。第二天的时候变成了367人,398人,410人,但是谁也没想到遇难人数增长最多的一次,是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上午的十点半,一下子增长了179人,那么今天我们节目关注,在第二天之后,突然又新增了遇难人数179人,反映了灾区怎样的一种地质状况和救灾的难度,同时未来的生命我们怎么样更好的保护呢。来,今天我们关注生命。

播音:

截至到今天上午的9点,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589人。

解说:

今天云南鲁甸震后第三天,上午通报的遇难人数比昨天的通报突然多出179人,如今黄金救援时间72小时也已经过去,在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抢救战中,有团圆也有分离。让我的手最后一次温暖你的手,这是毛昌学和两岁的孩子毛升功的最后一次握手。昨天上午救援人员努力了九个小时把混凝板砸开,孩子的枕头先露了出来,而孩子还是不幸离开人世。

电话采访

昆明《都市时报》摄影记者 文若愚:

下午4点半地震的,他父亲就赶会垮塌的房子那开始挖,他一直挖了一个晚上,手上全是血泡,当那个父亲把裹孩子的布掀开的时候,他就头一下子仰起来,在那撕心裂肺地哭,他说孩子我对不起你,孩子你多乖,孩子你跟爸爸回家。

解说:

今天10岁的杨正巧还在鲁甸县人民医院治疗,为了刨出埋在废墟里的哥哥,她的手指骨折,遗憾的是哥哥还是离去了。

电话采访

杨正巧的妈妈 赵女士:

伤心,妹妹一直想着哥哥,天天她就是哭,睡着了都在喊哥哥。(地震时)两个孩子在家里,我从坡上走回来,姑娘在喊妈妈救命,姑娘在屋里刨出来。当时,她在刨,我们围着就帮忙,她的半截手就(骨折)了。

解说:

你们能不能帮我找到哥哥的录取通知书,我要让大家知道哥哥考上大学了,这是生者杨正巧最大的心愿。尽最大可能挽救每一个生命,这三天每一次成功的搜救都给人希望。

播音:

下午5点10分,救援队接到求救,一名不到三岁的孩子被压埋在倒塌的楼房之中。

鲁甸县公安消防大队救援队员:

喝点水。

播音:

但小童童却用自己的另一只手接了过来。

鲁甸县公安消防大队救援队员:

(手)还是压在下面,自己喝。


播音:

5号上午11点左右,老人的家人在废墟中呼喊老母亲,从扒开的一条缝隙中听到动静后,向附近的救援部队求助。

家人:

婆婆你不要动,不要讲话。他们在上面救你,你不要怕。

解说:

就在昨天,两个地震宝宝诞生,两位从废墟中得救的妈妈商量给他们的孩子叫平平和安安,虽然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已过,但是救援人员仍旧不抛弃,不放弃。8月4日,24岁的边防武警谢乔为寻找失踪群众,跃入堰塞湖被落石击中牺牲,这是谢乔失踪前最后一张照片,他不能履行自己的承诺给战友们跳一段《小苹果》,而他的战友们又继续踏上了救援之路。

白岩松:

今天下午四点多是公认的黄金救援的72小时到的那样的一刻,但是大家还是期待在之后的这种时间里头能创造更多的奇迹。但是为什么在这次地震发生进入到第三天的时候,突然遇难人数反而是增长最多的一天呢?接下来我们要连线在前方的记者刘文杰,他就在云南的鲁甸县。刘文杰你好。

云南鲁甸·本台记者 刘文杰:

岩松你好。

白岩松:

我想今天包括你在内,可能很多人都会关注这样的一个数字变化,为什么昨天来公布的最后截至的时候是410人,但是进入到第三天的时候突然变成了589人,增长了179人,这反应了灾区一种什么样的现实,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更大的变化?

刘文杰:

好的,那么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位于鲁甸县城的八三地震抗震救灾的指挥部的新闻中心,那么这里也是关于这次地震的抢险救援进展等各种信息的一个权威发布的地方,就在我们直播前的几分钟我拿到了一份由抗战救灾指挥部提供给我们的为什么人员会在今天上午,遇难人员会在今天上午突然大幅上升的这样一个原因,这个也是云南省政府层面对死亡人数突然上升的一个非常权威的一个说明。在这里的原因一个是震源浅,裂度高,破坏力大,裂度相当于四川芦山地震震中的裂度。二是地质复杂,山高谷深,陡峭险峻,山体破碎,加之余震不断。三是雾浓地,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抗震抗灾能力弱,四是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是全省人均水平的两倍,五是加大了搜救力度,扩大了搜救范围,不漏一村,不漏一人,不漏一户,搜救全覆盖,六是受灾地区偏远,有些村寨交通信息中断,导致信息无法及时报送,核实的存在一些困难,岩松。

白岩松:

我想很多记者也会去关心,今天是否打通了所有的盲点,还是今后可能我们还是要做好一种心理的准备,面对可能还会有数字的增长。

刘文杰:

那么关于这个抗震救灾当中有没有一些盲点呢,目前在抗震救灾指挥部这边还没有一个详细的权威的一个报告,到底有没有盲点,也没有一个定论。但是在今天上午救援人员在龙头山镇发现了一处险情,在龙头山镇甘家寨发生严重塌方,大量村民被掩埋,目前救援工作还在紧张的进行当中。而我们在跟一些救援人员的沟通了解中,也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在抢先救援过程中道路不通,通信中断,确实对抢险救援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些估计不到的一些村寨,救援人员可能还没有到达的这样一个情况,岩松。

白岩松:

非常感谢文杰在前方的新闻中心带给我们最新消息。另外据前方采访的记者也告诉我们,为什么从昨天的410人到589人,跟云南这次地震的灾区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有很多的不幸的遇难者是被山体滑坡给埋在了下面,而在头一两天的时候道路还没有打通,后来救援队伍都到达地点之后,这些数字才陆续统计上来,所以会发生再进入到第三天的时候一下增长了179人,那接下来我们又如何的更好去营救生命呢,我们继续关注。

解说:

昨天《新闻1+1》报道了云南鲁甸龙井村与外界失联,物资严重缺乏的消息。今天记者再度拨打村民毛先生的电话,得知救援队终于来了。

电话采访

记者:

什么时候进来的呢?

云南省鲁甸县龙井村村民 毛权:

昨天下午到黑的时候。

记者:

那大概这次进来的有多少人呢?

毛权:

我看这次进来的应该就是在七八十人左右吧。

记者:

这次进来的官兵有带着相关的食品、物资进来吗?

毛权:

没有。

记者:

为什么没有带成这些物资呢?

毛权:

因为走路都挺困难,别说带物资。

解说:

龙井村位于龙头山镇西北方向,地处山区,山高谷深,由于通往该村的公路目前仍在抢通,一条狭窄的山路成为进村的唯一通道。

毛权:

如果说交通方便的话,自己驾车的话也就是在四十分钟左右就能到达。现在包括我们自己还有官兵进来,至少走路要走五到六个小时,山路非常危险,上面随时滚石头下来,到处都是悬崖。

解说:

在如此条件下救援部队想要从陆路运送物资进村,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毛权:

现在如果说要从物资方面来讲,靠人搬过来还是非常困难的,有时候还有生命危险。

记者:

后续的这些物资和食品之类的会怎么再运进来呢?

毛权:

今天中午的时候用直升机运了方便面跟水。

解说:

然而即便是开启空中救援通道,龙井村当地的天气和地理状况,仍会给直升机的物资运送和伤员转运带来极大的困难。中国首支紧急救援民间公益机构蓝天救援队在进入鲁甸灾区后,便深刻感受到当地地形地貌给救援带来的极大困难。

蓝天救援队队长 张勇:

其实这种失联都是暂时性的,地震才结束肯定很多村庄各方面失联,而且这一带的地形又特别特殊,这种高山峡谷,堰塞湖,像整体的山的垮塌,全都出现了。

记者:

您觉得这种当地的地形地貌会给救援效率拖后多少呢?

张勇:

至少要超过50%。

解说:

而张勇也具体分析了鲁甸的地形地貌,对救援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

张勇:

像光明村,像火德红镇的几个村,像八宝、龙井、银屏、西坪肯定都是缺物资补给的,不可能第一时间到这么偏远的地方。这里有很多村,它这个生命线的主干道就这一条,每天都有塌方,落石也是很多的。

记者:

那为什么不能空投呢?

张勇:

一直在空投,但是毕竟直升机是有限的,这么多村,这么多人不可能全精确都空投到的,(而且)这两天几乎每天有这种大雨,暴雨,以及这种打雷、雷暴,它又是在峡谷地带,直升机也是有危险的,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也限制飞行的效率吧。

白岩松:

这个鲁甸到底地形有多少复杂,其实透过另外的数字就能够感觉出来,你看先不要说它地震记录44次,2013年以来就有3次5级以上地震,100公里范畴内。我们来看80%以上它的山区地质灾害类型众多,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你就能够感觉到地震灾区这种地形这种复杂性。

那如何又在这种复杂性,包括脆弱性的层面上去做好救援的无盲点呢?接下来我们要连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的副秘书长金磊,金秘书长您好。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 金磊:

您好。

白岩松:

这个时候72小时过了,更要争分夺妙,怎么样才能够做好如此复杂的地形结构当中争取没有盲点呢?

金磊:

这个问题实际上非常的复杂,应该说在灾害的发生以后,我们所想到的这些事情,实际上都已经是晚了一步,就是说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我们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在2008年以后,大地震以后,我们面对这样的地质复杂的地区,我们预防工作应该说做的还是不够的。如果说现在应该说有些什么更好的办法,我想还是应该立足于现实,坚定我们的信心,有1%的希望,我们做100%的努力。无论是汶川的大地震,还是唐山大地震都有十几天以后把生命抢救出来的这样的奇迹,所以我想可能我们并没有特别好的良方,它再一次的告诉我们面对灾害我们应该预防危险。


白岩松:

但是现在预防可能是将来大家陆续总结的地方,但是在此时此刻有序救援就应该是非常,尤其在云南这样的地方,那恐怕有爱心的人这个时候也宁可,只能选择在家里比如说看电视,或者捐款捐物是吧?

金磊:

是的。

白岩松:

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去关注来看一下鲁甸这个地区,它所面临的生活的状况,今后要重建的时候我们又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继续观察。

本台记者 肖震: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鲁甸县的上空,现在可以看到山体的滑坡和房屋的损毁已经非常严重了。

播音:

现在看到的是龙头山镇受灾全貌,90%的房屋完全倒塌。

解说:

鲁甸县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在589名死亡人数中,有504人来自昭通市鲁甸县。然后当震源浅,人口密集,房屋抗震性能差成为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时,鲁甸县的经济状况及自然环境也不应被忽视。总人口41.15万的鲁甸县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其农民的人均收入4273元,而这一数字还不到中国农村人均收入的一半。然后生活贫困的鲁甸人却还要面对先天不足的自然环境。这里的200公里内曾发生44次5级以上地震。从2010天开始,曾连续遭遇三年干旱,14万人饮水困难。2012年的强降雨曾让这里泥石流和内涝频发,多处房屋被淹。

消防人员:

很危险。

解说:

30天前鲁甸县突发的泥石流已经造成4人死亡,而就在地震发生的前10天,此次地震的震中,鲁甸县龙头山镇就曾多次发生山体崩塌,22间民房垮塌,直接经济损失626万元。干旱、泥石流、地震,80%以上都是山区的鲁甸县,一直就这样遭受着各种地质灾害,而在所有的政府扶持中,房屋改造也许算是投入最大的一项内容了。根据今年5月《云南日报》的报道,2009年至2013年云南省共下达中央及省级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08.32亿元,重建和改造农村危房323.02万户,近1300万人受益,但危房的改造需要自己出大部分资金,这让鲁甸镇的一些村民倍感压力。

龙树乡党委书记 陈富荣:

国家就扶持他一万三,他还欠着五万七到六万七,光靠低保来还的话,他要十五年左右在还得清他现在修这个房子的账。

解说:

根据昭通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发布的一份农村危房改造建设情况显示,截至2013年,全市5.4万户改造任务中,竣工率仅为7.93%,其中鲁甸县以0.08%的竣工率位列全市末尾。在昭通市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给每户预拨补助资金为5000元,而这对于国家级贫困县鲁甸县来说也许并不够。那么在贫困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压力下,震后的鲁甸将何去何从?

白岩松:

这几年来在国际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说中国不能够再说说它是发展中国家了,应该说它是初步发达的国家,应该也背起这方面的义务。但是每一次地震其实都让全世界,如果你仔细观察就能够感觉出来,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因为你可以看到像鲁甸这样的地区6.5级的这种浅源地震会带来这么大的破坏,另外它也跟贫穷有关,这几个地方都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看一下,鲁甸县农民人均收入去年是4273元,光说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没概念,我们对比一下,同样这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8896元,人均都比鲁甸县高出一倍还要多。因此在建抗震房的时候,这两年也一直在抓,政府每个达到标准就会补助一万元,但是对于当地的农民来说,掏起几万块钱非常非常艰难。针对这个问题还是要连线金磊秘书长,金磊秘书长您觉得这个问题又该怎么去解决,面临这样的一个大自然的挑战,地震可能随时会发生,但是另一方面,穷而且真是穷的是国家级的贫困县。

金磊:

按国际上的说法,灾害导致了贫困,由于贫困又加剧了灾害,这样有一个灾害链,这样的灾害链,国际上的做法应该说对于这个典型的地区,用国家的力量,用国家的力量要让它解决它的问题,就是说要让它摆脱这样的一个灾害链。

对于鲁甸这个地区,我想我们不仅仅要现在思考灾后重建的问题,我们也很难想象它能划出像汶川和礼县这样的一个建设的一个新的蓝图,我们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如果地质灾害的评审,如果地震灾害的评审无法满足要求,我们应该下大决心搬迁它,这样的工作应该说也是给我们做出一个典范来。

白岩松:

我们来看一下腾讯网上有个6万多人的调查,这个调查是主要指的是这回鲁甸,你是否支持灾区人民搬离灾害多发区,不支持的只有6%,而支持的达到了94%,6万多人支持他们搬离灾区。

但是秘书长谈何容易啊,三峡移民百万的话都是那么大一工程,这回鲁甸光受灾的人就超过百万,您觉得这个工程怎么去进行才能够有效?

金磊:

这样的工程应该是分级,应该非常慎重的去分级,把最危险地区的人民,把这个最无法医治的这样的地质灾害严重的,重度区的这个人民把它搬迁出来,更多的地方人民可以按照叫做轻重缓急做一些灾情危险的分析进行安置。

白岩松:

明白了,就是按照这样的最急的先搬。好了,谢谢秘书长带给我们的解读和建议。另外要再次重申一下今天的这种建议,大家去捐款捐物,不要赶着去灾区,让灾区进行有效的救援。

据新华社电 记者6日从云南省鲁甸县人民医院了解到,当天上午9时许,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医疗捐赠药品抵达鲁甸县。

鲁甸县人民医院药剂科科长薛勇告诉记者,目前的捐赠药品来自14家公司,有57个品种,以生理盐水、葡萄糖液、板蓝根及感冒药品居多。截至6日17时,该医院已经接收上千件捐赠药品。“从灾区的需求反映看,现在最紧缺的是创口贴、眼药水等常规类外伤药品。”薛勇说。

截至6日17时,包括去痛片、消毒灵以及生理盐水等100余件药品已分别送往地震灾区龙头山镇、火德红镇。

记者6日从云南省疾控中心获悉,鲁甸地震灾区尚未发现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区正全面开展防疫工作。

云南省疾控中心主任陆林介绍,鲁甸地震灾后疾病流行风险总体较高,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如痢疾、甲肝、伤寒等,目前震区尚未发现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目标是及早发现和预防可能发生的疫情风险,比如灾民有发热、拉肚子等症状,我们都要实地监测询问。”陆林说。

鲁甸地震导致龙头山卫生院垮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中断,中国国家疾控中心紧急调配40台平板电脑,恢复了灾区的疫情网络直报。云南省疾控中心还紧急印制首批一万份宣传材料,向受灾群众宣传不要喝生水、遇难者尸体要尽快掩埋等卫生防疫知识。

新华网云南鲁甸8月6日电(记者白靖利、李萌、李放)云南鲁甸县龙头山镇甘家寨在地震发生后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造成数十名村民和一些过往车辆被埋。随着灾区道路抢通,救援部队已赶赴现场开展大规模搜救工作。

据参与救援的有关负责人介绍,8月3日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鲁甸至巧家二级公路天生桥路段发生严重山体滑坡,滑坡体长约两公里,致使甘家寨数十名村民被埋。

经过连日抢险施工,鲁甸至巧家二级公路部分抢通,大型机械设备可以进入,解放军、蓝天救援队、红十字会等救援队伍随即赶赴甘家寨开展搜救工作。截至6日晚上,已挖出9具遇难者遗体。

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 记者从国家减灾委获悉,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以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全面启动,国务院各部门和有关方面全力支援云南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国务院工作组积极统筹协调,根据救灾需要不断增加调派救援队伍、医疗专家、机械装备、物资药品和应急资金等,支持协助地方抓紧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目前灾区人员搜救、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受灾群众安置、道路抢通保通、次生灾害防治、电力和通信设施抢修等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下一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通知要求,国务院工作组将进一步统筹协调各部门和有关方面,根据灾区需求加大支持力度,加强中央、地方和军队、武警救灾力量协调配合;在前期下达6亿元应急救灾资金基础上再追加16亿元,必要时动用国家物资储备予以支持;抓住灾区道路打通的有利条件加快调运和分发物资,协调组织危重伤员转到周边省份救治;积极稳妥做好堰塞湖排险处置和次生灾害防治,科学有效、有力有序做好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工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