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今日国际热词

9·11十周年

幸存者讲述

世贸北塔91层以上

眼看着飞机撞进大楼

据报道,现年73岁的美国退休建筑师乔治斯莱是英国泰恩威尔郡盖茨黑德市人,移居美国已经多年。数十年前,乔治离开他位于新泽西州的家,在纽约世贸中心找了份差事,为美国航运局工作。

乔治仍清晰地记得9·11那天所发生的一切:“我记得的第一件事情是噪音——飞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我旋转座椅并看向窗外,赫然看到一架飞机就在窗外,距离我头顶上方大约只有25英尺。我当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天哪,这家伙飞得太低了!’飞机就在我的右上方,它先是略微倾斜了一下,然后正对着我上方的大楼撞了进来。”

头顶公文包捡回一命

乔治回忆道:“飞机飞得很低,我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飞机的底部。我绝望地抱着头祈祷。那飞机也许是撞击在我们所在楼层的3-4层以上,我能够感受到飞机撞中大楼的强烈冲击力。由于各种碎片象倾盆大雨一样浇到我的头上,因此我不得不匍匐身体爬出办公室。”

乔治称,当他逃生时,他手中依然拿着他的帆布公文包,而正是这个公文包很可能救了他一命。乔治说:“当我后来把公文包洗干净之后,发现上面有许多触目惊心的划痕,一定是有许多碎裂的玻璃飞溅到了它上面,让我免于受伤。然而,当时我以为我就要死了,不时有天花板吊顶坠落下来。我最终爬到了楼梯那里,此时两个楼梯已经被堵住,只有一个楼梯还是好的,我设法绕过了一些残骸,从楼梯走了下去。”

北塔91层以上惟一生还者

在犹如地狱一般的楼道中走了50分钟后,乔治终走到了地面。乔治回忆道:“当我快要走出大楼时,我听见了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后来我才发现,那是南塔倒塌的声音。而当我走出楼梯井,眼前的断壁残垣让我感到难以置信——那看上去犹如是一片战争地带。突然之间,一片尘云将我整个人都吞没了,吓得我赶紧撒腿狂奔。和我一起跑出来的还有2个人,而我们无疑是最后逃出来的人。”

据悉,乔治是从世贸北塔91层或以上楼层幸运逃生的惟一生还者。9·11袭击后的两个月,乔治返回老家泰恩威尔郡盖茨黑德市与家人团聚,乔治的儿子斯蒂芬回忆说:“当时我身在伦敦,那天我打开报纸看到爸爸和另外两名男子的照片之后,我顿时哭了出来。他们浑身都满是血污和尘土,并被消防水龙头的水喷得透湿。”


两次世贸遭袭两次逃生

不可思议的是,当1993年世贸大楼第一次遭到爆炸袭击时,乔治也正巧身在南塔106层,并同样奇迹般逃过一死。乔治称,尽管他一生中先后两次差点死在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楼里,但他现在早已从死亡阴影中走了出来。

乔治于8年前退休,随后他搬到俄亥俄州。多年来,乔治斯莱一直都认为自己是“最幸运的英国人”,每一天,乔治的内心都对生活充满了感恩之心,尤其是每次当乔治看到11名孙子女并和他们紧紧拥抱时,乔治总是会不禁感慨:能够活下来是多么地幸运。

据中国日报报道

旅美多年的英国泰恩威尔郡盖茨黑德市73岁老汉、退休建筑师乔治斯莱一直都认为自己是“最幸运的英国人”——当1993年双子塔楼第一次遭到爆炸袭击时,乔治斯莱正巧身在南塔106层,并设法逃过一死。而2001年9月11日,双子塔楼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毁,不可思议的是,当时正在北塔91层楼工作的乔治最终竟再次奇迹般地逃出生天,成为从世贸北塔91层或以上楼层幸运逃生的惟一生还者!10年之后,乔治向《每日镜报》披露了他惊心动魄的逃生经历。

' />
中新社纽约9月6日电 (记者 孙宇挺)纽约市长彭博6日在此间表示,911事件发生后的十年间,纽约市共挫败至少13起潜在的恐怖袭击。彭博表示,我们将继续阻止类似的进攻,保护城市安全。

彭博当日在一个有关曼哈顿下城复苏的演讲中提到,在警察局长凯利的带领下,目前纽约已经建成了全世界最先进的反恐系统。

目前凯利已经成为竞选下任纽约市长的热门人选。

彭博当日还在演讲中提到,纽约世贸中心附近的曼哈顿下城区在过去十年间快速复苏,商业、旅游、地产等都不同程度复苏并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纽约时报》和CBS电视台5日公布民调显示,民众广泛认为,纽约市仍未从恐袭中完全恢复,在世贸遗址附近建造清真寺引起深刻分歧和焦虑,遗址救护人员没有得到公正待遇。

民众表示,现在的世界已经改变,不像以前那样安全。79%的纽约市民说,纽约市将永远面临恐怖威胁,83%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将永远面临威胁。

但总体而言,纽约人安全感在增强。38%的纽约市民说,美国未来数月可能发生另一起恐怖攻击,少于五年前的57%。认为很快将面临恐怖攻击的全国民众,也从五年前的59%降至目前的42%。越来越多的民众说,安全感日益增强与政府的努力有关。

近半数纽约市民说,联邦政府的反恐措施,可保国家在面对恐怖威胁时安全无虞,而五年前只有四分之一的民众这样认为。半数稍多的纽约市民说,市府在保护措施上尽到了责任,纽约足可应对另一起恐怖攻击。完

' />

中新网9月6日电 2001“9·11”恐怖袭击当日,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正探访佛罗里达州一所小学,听学生讲故事,幕僚长卡德突然在耳边告诉他第2架飞机撞向世贸,他那刻一脸愕然,成为经典一幕。布什当时没做出实时行动,做法被质疑,但围在四周的小学生现时忆述,都认为布什做得对。

布什当时与受袭的纽约距离1200英里之遥,他没立即离开小学,而是坐着欣赏学生朗读《The Pet Goat》(宠物山羊)7分钟。学生读毕,布什赞赏他们,到校内媒体中心打了个电话,才赶往机场乘空军一号离开。

现年17岁的格雷罗是当时的学生之一,他表示认同布什的做法,“如果他立即离开、展示惊惶失措的模样,会影响全个国家。如果他想全国冷静,他就要先冷静。”

' />
中新网9月6日电据 “中央社”报道,目前还有许多9·11事件罹难者的家属,还在等待邀请他们参加11日当天的“9·11”事件十周年纪念典礼邀请函。

一些罹难者家属担心他们在典礼当天无法入场,因为邀请函还未寄到。邀请函中会包括列有编号的证件,当天必须携带这项证件才能进入纽约世界贸易中心(WTC)的典礼场地。

大约2800封邀请函5日才会寄出,另有许多还等着投递。

纽约市消防局(FDNY)小队长麦凯夫瑞(James McCaffrey)的连襟、大队长巴默(Orio Palmer)在 9·11事件中丧生。麦凯夫瑞说:“只剩下一个星期,而我们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完全没有我们该做些什么,或我们可以带几位家人参加典礼的信息。”

一名失去儿子约瑟夫(Joseph)的遇难者家属发言人陶艾尔(Bill Doyle)说:“纽约市和负责典礼的人员把这件大事搞坏了。”

他说,许多住在国外的罹难者家属跟他联络,担心他们启程返国后邀请函才寄到。

罹难者家属必须在11日早上6时30分到达现场,带着附编号的邀请证件和有照片的身份证件才能入场。

典礼将在8时48分以默哀片刻开始,下午1时结束。结束后家属可以在纪念广场和倒影池活动,直到下午4时。

纽约市官员4日否认邀请函迟到会是个问题。一位发言人说:“当天会有工作人员在场解决任何问题。”

“因此,虽然我们为造成混乱道歉,罹难者家属却不必担心。”

' />
“总统先生,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分子!” 信奉伊斯兰教的里兹瓦·可汗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喊出了这句话。

里兹瓦·可汗的呐喊最终被奥巴马听到了,然而那只是印度宝莱坞电影《我的名字叫可汗》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大约275万的美国的穆斯林依旧生活在“9·11”恐怖袭击挥之不去的阴影中。

“9·11”不仅撞毁了双子塔,更击碎了美国曾引以为荣的人性包容与种族和谐。整整十年之后,多数美国穆斯林仍然感觉到受歧视。

皮尤研究中心日前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52%的美国穆斯林感受到情报机构的“特别监控”,43%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受到过骚扰。

一身伊斯兰装扮的本·拉登已成为美国民众集体的心理阴影。仅仅是有一顶和拉登一样的白帽子和穆斯林身份,影片中的可汗陷入了意料不到的敌视与麻烦,甚至继子被人活活打死。

这样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也屡屡上演。美国司法部民权司负责宗教歧视案件的特别顾问伊立克·特内最近坦言,“9·11”后美国社会对穆斯林及南亚裔的仇恨犯罪案件在迅速增加。

美国司法部负责民权事务的助理部长托马斯·佩雷斯年初在国会的一场听证会上说:“不断有穆斯林向我抱怨说,孩子们在学校遭到骚扰,被称为恐怖主义分子,被要求滚回家去,尽管美国就是他们的家”。

伊利诺伊州参议员理查德·德宾把这种现象部分归咎于美国一些政治和宗教人物妖魔化伊斯兰。他说:“国会一位主要成员直言不讳地宣称,这个国家有太多的清真寺了。一位著名宗教领袖甚至形容伊斯兰是邪恶的。”

对穆斯林的歧视,甚至成了部分美国人的集体潜意识。今年7月造成93人死亡的挪威枪击爆炸案发生后,美国主流媒体和专家极力猜测凶手与穆斯林、基地组织的联系,然而事后证实,凶手是一名32岁的白人布雷维克,他不是穆斯林,而是一位保守的基督教徒。

8月30日,知名智库“美国进步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引述了这个例子,并揭露,布雷维克对穆斯林的极端歧视竟受到了美国一些知名的反穆斯林专家的影响。在他长达1500页的宣言中竟引用了美国著名的反伊斯兰学者罗伯特·斯宾塞的博客“圣战者观察”的观点162次。

这份针对美国社会的“伊斯兰恐惧症”的调查还进一步揭露,过去十年,美国有7个基金会动用逾4200万美元,在美国煽动反穆斯林的仇恨。


报告将美国人对穆斯林的歧视部分归咎于这些右翼团体。报告披露,目前只有37%的美国人对伊斯兰有好感,这是2001年以来的最低点。

“疏远美国穆斯林社区不仅威胁宗教自由,也伤害了我们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报告说:“自从‘9·11’以来,美国穆斯林社区已帮助安全和执法官员阻止了超过四成基地组织恐怖分子威胁美国的恐怖阴谋。”

然而,去年焚烧《古兰经》事件及在世贸遗址附近兴建清真寺的争议表明,“9·11”已经彻底撕裂了美国社会,美国内外的 “文明的冲突”不仅十年未解,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奥巴马上任之初积极缓和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试图实现“文明冲突”的战略转向。然而,根深蒂固的“穆斯林恐惧症”却几乎逆转了他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置他的“不与穆斯林为敌的口号”于尴尬。

巧合的是,在美国纪念“9·11”十周年时,恰逢开斋节来临之际。8月30日,奥巴马再次向美国和全世界的穆斯林发表开斋节祝词。然而,对于美国的穆斯林而言,他们要的或许不只是几句美妙的祝词,而是美国人能够真正倾听他们的呐喊:“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恐怖分子!”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