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今日国际热词
?

26日,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国救援队队员在坎特伯雷电视大楼废墟找出一具遇难者遗体。

?

克赖斯特彻奇市警方负责人预计死亡人数可能超过200人

据新华社电 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27日举行仪式,悼念地震遇难人员。

地震确认死亡人数当天升至147人,50多人下落不明。警方说,救援和确认死者身份进展缓慢,希望民众保持耐心。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26日要求全国民众在3月1日12时51分默哀两分钟,以悼念地震遇难者。

克赖斯特彻奇市警方27日确认,地震致使147人死亡,50多人失踪。

有记者问警方负责人戴夫克利夫,是否预计死亡人数达到200。他回答:“是的,最终数字可能超过200人……现在预测(死亡人数)确实难。”

救援人员23日以来没有发现幸存者。警官拉塞尔吉布森说,救援人员知道一些死者遗体所在位置,但由于地震后不少建筑摇摇欲坠,救援人员难以靠近。“我知道他们(救援人员)能看到遗体,他们会尽力把遗体(从废墟中)移出。这是场悲剧。”


救援人员称“不会放弃”

“留学生遇难让人心痛”

据新华社电 大约10个国家派遣搜救人员前往支援。一些外国救援人员定于27日抵达克赖斯特彻奇市,以轮换先前抵达的同事。

救援人员菲尔帕克说,他们8人至12人为一组,进入建筑物寻找幸存者,虽然5天来尚无发现,但他们不会放弃希望。

“不少指挥人员一直说:‘(地震发生多天后)找到幸存者的先例并不少见’。我们会保持乐观。”

失踪人员家属要求警方加快确认遗体身份。

警方负责人克利夫呼吁民众保持耐心。他解释,警方正借助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确认死者身份,更新死者和失踪人员名单,进展虽然缓慢,但有条不紊。

克利夫介绍,一些场所震后发生火灾,使得死者身份难以经由DNA检测确认。“坎特伯雷电视台大楼(坍塌后)遭遇严重火灾。(确认死者身份)非常困难。”

克赖斯特彻奇市多处区域民众27日举行仪式,哀悼死者。人们眼含泪水,相互拥抱。。

高等教育部长史蒂文乔伊斯对遇难外国留学生表示哀悼。

乔伊斯对外国领事馆官员说,这些留学生的死让人感到心痛,“我们确实欢迎和鼓励这些年轻人来新西兰,把他们视同我们的一员”。

中国政府紧急

援助50万美元

据新华社电 中国驻新西兰使馆政务参赞程雷27日说,为保证受灾同胞尽快回国,使馆自当天起在克赖斯特彻奇设立临时办证点,为侨胞办理回国证件提供便利。

程雷还宣布,为帮助新西兰开展震后救灾,中国政府已决定向新西兰政府提供5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市区过半建筑

将被推倒重建

本报讯 22日的地震撕裂了人心,也撕裂了克赖斯特彻奇。

整个城市,尤其是市中心地区,楼房挨着楼房、街道连着街道,都成了一片废墟。一些暂未倒塌的楼房上也被贴上醒目的红色告示——“不安全”。

位于市中心的大总管酒店仍展现着最后的倔强,站立不倒。但建筑结构专家说,它也得被推倒重建。

与大总管酒店的命运一样,50%以上没倒塌的建筑都得被推倒重建。这些建筑已被民防部门喷上红“X”,被宣判了死刑。

克赖斯特彻奇市市长鲍勃帕克和地震恢复部长格里布朗尼26日分别说,在地震遇难者遗体搜寻工作结束以后,推土机和落锤破碎机将开进市中心,清除废墟。


新西兰总理呼吁捐款

据新华社电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27日宣布设立克赖斯特彻奇地震筹款基金,呼吁国际社会为受灾民众和灾后重建捐款。

他说,22日发生的地震不仅是新西兰的悲剧,也影响到许多外国人。“任何一点小小的帮助,无论多小的一笔捐款,都会受到欢迎。”

目前,地震灾区82%的供电得到恢复,但仍有5.5万户家庭断水。位于震中的利特尔顿港已向运输紧急物资的货轮开放。

截至目前,新西兰政府已向受灾民众累计发放220万新西兰元(约合165万美元)的紧急救助金,新西兰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捐款捐物。

失踪中国公民仍为23人

据新华社电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27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目前在新西兰地震中失踪的中国公民人数仍为23人。

使馆官员表示,在26日公布初步名单后,名单上的李彦晖和熊璟雯主动与使馆克赖斯特彻奇抗灾指挥中心联系,确认人身安全。

随后,使馆又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获悉,已和此前出现在初步名单上的一名香港女性公民取得联系,但另有一名香港女性公民在地震中失踪。

' />
?


?


?


?


?


?


?


?


?


?


?


?


?


?

' />

2月27日,发生地震的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基督城)市中心仍然封锁。图为受灾居民收拾行李离开家园。中新社发 黎金良 摄

2011年2月26日,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中国救援队在CTV大楼展开救援工作。除废墟清理工作外,中国救援队还将利用生命探测设备搜寻幸存者。

中新网2月28日电综合消息,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基督城)6.3级大地震死亡人数28日已升至148人,警方称因为仍有50多人下落不明,该数字恐将超过200。

根据当地天气预报,一场暴风当地时间周一下午将吹袭克莱斯特彻奇,恐迫使搜救工作暂停。目前,遇难者身份鉴定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27日宣布设立克赖斯特彻奇地震筹款基金,呼吁国际社会为受灾民众和灾后重建捐款。目前,地震灾区82%的供电得到恢复,但仍有5.5万户家庭断水。

根据最新公布的名单,目前仍有23名中国公民在此次地震中失踪,包括一名中国香港公民。失踪者主要是就读于当地一家语言学校的中国留学生。

中国驻新西兰使馆政务参赞程雷27日说,为保证受灾同胞尽快回国,使馆自当天起在克赖斯特彻奇设立临时办证点,为侨胞办理回国证件提供便利。

' />

2月26日,来自中国的地震救援队在新西兰地震灾区展开救援。

■ “新西兰强震 25名中国公民失踪”追踪

新华社电 (记者刘晨黄兴伟)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27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目前在新西兰地震中失踪的中国公民人数仍为23人。

失踪者主要为留学生

使馆官员表示,在26日公布初步名单后,名单上的李彦晖和熊璟雯主动与克赖斯特彻奇抗灾指挥中心联系,确认人身安全。随后,使馆又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获悉,已和此前出现在初步名单上的一名香港女性公民取得联系,但另有一名香港女性公民在地震中失踪。

根据最新公布的名单,目前仍有23名中国公民在此次地震中失踪,包括一名中国香港公民。失踪者主要是就读于当地一家语言学校的中国留学生。

使馆设临时办证点

中国驻新西兰使馆政务参赞程雷27日说,为保证受灾同胞尽快回国,使馆自当天起在克赖斯特彻奇设立临时办证点,为侨胞办理回国证件提供便利。

程雷还宣布,为帮助新西兰开展震后救灾,中国政府已决定向新西兰政府提供5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此外,程雷说,目前已有6名失踪人员的家属共14人抵达克赖斯特彻奇市,使馆已对他们的生活作出妥善安排。

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当地时间22日发生里氏6.3级地震,目前已确认147人遇难。


■ 现状

灾区5.5万户家庭仍断水

据新华社电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27日宣布设立克赖斯特彻奇地震筹款基金,呼吁国际社会为受灾民众和灾后重建捐款。

地震致死人数已升至147人,同时仍有超过200人失踪,遇难者包括20个国家和地区的公民。目前,遇难者身份鉴定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目前,地震灾区82%的供电得到恢复,但仍有5.5万户家庭断水。

■ 连线

“当地华人争当志愿者”

从河南前往克赖斯特彻奇留学的李沛衡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称,地震发生后,很多中国学生选择暂时回国。

李沛衡说,27日,她到机场送人时发现,“整个机场全是人”。据其观察,机场的中国学生比较多,可能是因为国内的家长不放心这边的情况,所以要求孩子回国。

李沛衡称,地震发生后,在当地生活的华人纷纷担任志愿者,帮助当地实现重建。她房东的儿子只有17岁,也担任志愿者,帮助很多居民清理道路和门前的淤泥。

本报记者 张乐

■ 讲述

“希望父母赴新西兰养老”

失踪者张迪迪曾通过视频透露心愿

在中国驻新西兰使馆公布的23名中国失踪人员名单中,有一位是来自河南洛阳嵩县的张迪迪。去年10月,她去新西兰留学。

说起姐姐张迪迪,弟弟张文超说,家中一共4个孩子,张迪迪排老三。尽管家境不好,一家人还是全力支持张迪迪留学。

一开始,张迪迪读的是与澳大利亚一所大学合作的涉外班。由于澳大利亚学费贵,张迪迪改选新西兰,并把学习时间由一年减为半年,9万元学费还是爸爸借来的。

张迪迪每隔一两周会同家人进行电话联系,有时,她也会借用同学的网线与家人视频。2月21日晚,姐弟俩网上聊天时,张迪迪特意要求同妈妈视频。通过视频,张迪迪对弟弟说,希望将来在新西兰工作后,能把父母接过去养老。

两天后的晚上,家人从电视中得知了地震的消息,连夜联系中介办理出国手续。按计划,3月3日,张文超与其二姐前往新西兰。

目前,家人晚上轮流守在电视和电话旁等消息。

本报记者 卢漫


■ 失踪中国公民名单(截至27日23:00)

赖嫦(1983年9月8日出生,来自广州) 钟艳桃(1979年3月16日出生,来自广州)蔡昱(1979年11月6日出生,来自上海) 涂汇沄(1988年9月5日出生,来自湖北) 王涛(1981年12月15日出生)叶彩英(1983年10月3日出生,来自广东) 张辉(1976年10月11日出生) 陈杨(1982年2月4日出生)徐琳琳(1984年5月8日出生,来自辽宁) 徐秀娟(1964年6月26日出生,来自哈尔滨) 靳曼(1985年1月7日出生,来自河北)韩西泠(1986年2月26日出生,来自江苏) 张迪迪(1987年4月28日出生,来自河南)王丽敏(1978年11月16日出生,来自辽宁) 李婉菊(1966年4月6日出生) Li De(1992年12月22日出生) Dai Jing 张伟宇(1981年11月7日出生) 冷金燕(1980年12月24日出生) 何雯(1985年8月12日出生)霍思文(1982年5月5日出生,来自哈尔滨) 忻思斯(1982年10月27日出生,来自上海)郑朝阳(1976年2月10日出生,来自香港)

(信息来源: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网站)

' />
中新社克莱斯特彻奇2月27日电 题:地震后新西兰国民消费意欲低 经济呈疲态

中新社记者 吴志隆 黎金良

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基督城)22日发生的6.3级地震,不仅造成数百人命的伤亡,更对该国经济带来极大冲击。中新社记者走访灾区的居民,不少商家表示生意受到天灾影响,不少居民也表示,因房屋受损需要维修,影响他们的消费意欲。  灾后的克莱斯特彻奇,除了旅馆业外显得百业萧条。经营旅馆的Sue Hunter 坦承,地震为该行业带来“小阳春”,但认为这是因为大批失去家园的居民需要地方暂住,加上有大批海外传媒涌入该城市,造成短期住房紧张,但随着搜救完成而新的旅客又却步,料生意将受影响。

街上“十店九关”,不少写着“24/7”(全天候营业)的商店因为街区停水停电或交通改道而无法营业。居民Julia Huston表示,震后只有少数商店开门,对生活造成不便。

经营出租车的Barry Easton无奈地对中新社记者表示:“生意越来越难做,维修房屋的钱还不知从何而来!”

出租车司机Barry Easton对地震“深恶痛绝”,因其房屋在两次地震中(去年9月及今年2月)都受损,“上年9月的损害才刚修复不久,前几天又倒了,我存在银行的钱都这样被震走了。’

他说,这几天因为有大批外地传媒用车,故生意较好,但他担心之后的生意将无以为继。他指,很多本地人在地震中蒙受损失,多会减少“打的”等不必要的开支,他本人也会减少去酒吧消遣并延长工时,以赚取更多收入来支付维修房屋的费用。

新西兰财政部长兼副总理英格利希(Bill English)地震前预期该国今年经增长3%,但由于克莱斯特彻奇GDP占新西兰全国总量的15%,这次地震引发了市场对该国经济复苏步伐的质疑。当地金融界初步估算,保险业将为天灾承担超过106亿新元的赔偿,将严重冲击保险业。

目前新西兰已经负债累累,在截至2010年9月底的12个月中,新西兰经常账户赤字达44.8亿美元。此前,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新西兰国内通胀预期增加,市场预测新西兰联储将在今年第3季度和第4季度加息。但花旗集团于灾后发表报告,表示大地震将对新西兰经济造成冲击,新西兰联储可能将加息时间推迟至2012年。 而外汇市场在灾后一度出现抛售新元的趋势,显示市场担心新西兰在灾后出现经济衰退。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Inc。)23日报告表示,“不会对新西兰拥有主权评级产生影响”,但穆迪主权评级分析师Steven Hess指出,仍要视乎灾后重建开支及地震对GDP和消费者信心受损的程度才能进一步确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