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理论参考 > 正文
“有效执政”与“有序参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特色
www.fjsen.com?2009-12-24 07:59? 陈红太?来源:红旗文稿    我来说两句

一、市场经济机制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相结合

站在新中国60年的阶点上,回顾改革开放30年政治体制改革走过的历程,能够比较清晰地把握和认识什么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最需要解决的主题。历史和现实经验证明,市场机制具有巨大的竞争压力、发展活力及动力,引入市场机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具有巨大的制度创新空间和组织资源优势,它不仅能够克服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弊端,还可以把所有的政治组织资源集中到国家建设和人民利益最需要领域。我们能不能集市场经济机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优势于一身,把两者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市场经济机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有机统一,创造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制度模式?这个构想及其实践历史上没有现成的经验,不可能靠过去的经验逻辑和理论的思辨逻辑来回答,只能靠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来解决。中国改革开放正是在这样一个带有世界性的极具挑战的发展难题面前进行的。邓小平同志曾讲过,市场经济没有姓资和姓社之分,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资本主义国家可以采用,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采用。市场经济被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尽管市场经济作为资源有效配置的一种方式,它的内在机制和运行规律不会因为与不同制度的结合而发生本质的变化,但中国的探索实践证明,当市场经济机制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结合后,其效力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也会因为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而必然发生调整和变化。

正是这样一个世界性的发展难题,决定、改变并左右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走势和基本形态。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推出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是在总结改革开放前的政治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当时还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还提不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尤其是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需要就发生了变化。与市场经济建设需求相适应的法制体系建设、保持宏观政治稳定(完善人大和政协制度等)、基层民主和自治、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体制创新、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转变、反腐败与加强权力监督、权利的保障和尊重等成为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平衡问题的加剧,如何实现可持续、协调和全面发展,如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成为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亟须解决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科学发展观说到底是为了解决市场经济机制必然带来的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等问题,使发展成为既可持续又全面协调,并且以人为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来共享,让人民在发展中获得更大的自由和权利保障,激发出更大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来保障。因而,科学发展观必然会对党如何实施领导和执政,政府如何加强管理和服务职能,基层自治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法制建设如何进一步满足快速形成的群众对权利保障和政治参与的诉求等问题提出新要求。这些新的要求,都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在实践探索中加以解决和满足。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