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失败了吗?
www.fjsen.com?2010-01-06 08:36? 马小军?来源:学习时报    我来说两句

哥会闭幕后,国际传媒明显分裂为两派:发展中国家强烈批评发达国家,特别是指出美国应为此次会议无果而终负责。而西方一部分媒体则将矛头指向中国。英国环境与气候变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甚至叫嚷是中国“劫持”了大会。一时间,国际忽悠之声四起。其实,明眼人只要稍加分析即可知其项庄之意:其一可将责任推给中国;其二可为此后向中国出口商品征收“碳关税”预留政治与贸易空间;其三又可将“破坏拯救人类家园”的帽子扣到中国头上,借此占据道德高地,将中国置于被“批判、指责”的箭靶地位。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谁 “劫持”了国际气候谈判?如果按照米先生所言,只有抛弃《京都议定书》,双轨并单轨,即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放弃已成为国际气候谈判基础的两个文件和“巴厘路线图”,气候谈判才能成功的话,那么真正“劫持者”是谁,不也就不言自明了吗?中国人民的立场十分清晰,那就是:“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温总理语)

后哥本哈根的前景是什么?

哥本哈根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2009年12月将成为深刻影响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历史坐标。《哥本哈根协议》毕竟为2010年的接续谈判提供了重要基础,坚持了双轨制谈判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有人因此而言,哥本哈根将成为低碳时代下气候“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起点。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考察,这次峰会上欧美发达国家风头不再。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国际社会切实感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构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中的强有力的政治作为和极具建设性的能力。此次大会上,中国努力塑造自身良好的国际形象,担负与自身国际地位相称的大国责任,力所能及地向国际社会提供有益的公共产品,积极实践着从受惠于国际体制的分享者向新国际制度的创建者和贡献者的转型。旨在给地球降温的这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表面上是各国就温室气体排放额度讨价还价,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各国关于能源创新和经济发展空间的博弈,进而将影响未来国际格局的转型。正是在这种压力与动力下,190多个国家不分大小,无论穷富,在哥本哈根的台前幕后展开激烈打拼。这是一场维护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博弈,是一场划定“气候主权”与国家主权界线的博弈,也是抢占世界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制高点”的博弈。博弈各方除了想要争取“道德模范”声望外,更是看到了应对气候变化背后的巨大商机。发达国家正积极构建新时代的“绿色意识形态”或称“气候意识形态”,以此占据新世纪的道德高地,以此构筑新的气候政治经济制度的主导权,以此打造一个新的气候产业领域并希冀在这新的产业结构中天然地位居制高点,真可谓是一石多鸟,一箭多雕啊。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