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干部论坛 > 正文
如何呈现“中国文化”和“中国风格”
www.fjsen.com?2011-01-24 16:57? 葛兆光?来源:党建    我来说两句

● 呈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五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用汉字思维;第二个是古代中国的家族、家国,和在家族伦理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儒家学说,以及儒家的一整套有关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思想;第三个是三教合一的宗教世界;第四个是理解、诠释和应对面前世界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从这套观念中发展出来的知识和技术;第五个是中国人非常特殊的天下观念,以及在天下观念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套对世界的想象。

葛兆光,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文史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学,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禅思想史》、《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古代中国文化讲义》、《唐诗选注》等,曾先后应邀担任日本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09年,获选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首届(2009-2010年度)“普林斯顿国际学人”。

什么是“中国文化”和“中国风格”?几年前,跟奥运会有关的一些朋友也曾经来问我这个问题,那时我还在北京清华大学工作,我感到,奥运会怎样才能有中国的风格,怎样才能表现出中国的传统?这是很难讲的。奥运会开幕,我看了一下,觉得他们确实想了很多方法,比如说采用卷轴形式展开呈现,用“缶”代“鼓”,向观众展示古代中国的活字印刷、水墨画、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京剧和牵线木偶、古代的礼乐和太极拳,很明显是有意向世界展现传统中国文化,后来张艺谋导演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一句大实话,说导演团队是“老虎吃天,什么都想装进去”。后来有人来访问我,让我谈印象,我也说了一句话,叫“一小时载不动五千年”。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不可能在一小时里面,把中国文化方方面面都表现出来。所以无论如何,你要找出一些能够成为典型象征的东西,来呈现中国文化,呈现中国风格。

A

如何理解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就是说,什么是“中国文化”?这些年来,我在很多场合一直批评某些论述中国文化的方法,因为研究中国文化的著作或者论文,常常是一种概论式地、或者说很宏观地、很一般地在介绍中国文化。我觉得,要讲清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两字是最重要的,而“文化”倒是谁都有的。你只有讲清楚这个文化是中国有,而其他国家没有,或者说华人世界有、其他民族没有的,这才是比较“典型的”中国文化,你不能把那些“非典(型)”东西统统叙述一遍,就算是中国文化了。我曾经在一次演讲时说到,特别能够呈现中国的文化,可能有五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用汉字思维;第二个是古代中国的家族、家国,和在家族伦理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儒家学说,以及儒家的一整套有关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思想;第三个是三教合一的宗教世界,这种宗教生态大概是其他很多地方都罕见的;第四个是理解、诠释和应对面前世界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从这套观念中发展出来的知识和技术;最后一个是中国人非常特殊的天下观念,以及在天下观念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套对世界的想象,以及想象中以朝贡体制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如果你跟基督教文明比,跟伊斯兰世界比,甚至跟东亚、南亚也相信佛教的区域比,你会发现这才是“中国的”文化,我希望不要用“放之四海皆准”的那些宏大概念和空洞语词,来抽象和泛泛地定义中国文化。

B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什么是“中国风格”。换句话说,就是究竟什么是中国特点?我们可以从日本反过来看,是什么让人记住了日本?或者说,日本人着力地向外界呈现的日本风格和日本特色是什么?欧洲人和中国人都会感觉到,日本的一些东西,好像一讲出来、一拿出来,马上会反应这是“日本的”。比如说浮世绘,17、18世纪的欧洲,很多人认为浮世绘就代表了东方,就是东方绘画的最高境界。还有一个是鸟居,就是放置在神社前面,有点儿像中国牌坊的那个东西。在很多外国人的心目中,鸟居仿佛就是日本象征,它是朱红色的,远远看去很醒目。我们知道,有些形式感很强的东西,如果反复出现,就会变成一种固定的文化象征,鸟居就是这样的东西。再看日本的枯山水,这个枯山水很有趣,就像我们中国的庭院园林,可是它着意简洁和潇洒,稀疏的树枝、清浅的水池、几块简练的石头,把很纯净的沙石撒在那儿铺地,多少带有一点苍茫萧瑟的感觉,跟中国的园林不一样。很多人认为日本人追求自然,其实,日本人并不真的追求自然,日本人追求的是人工精雕细琢的自然,它是人为的精致的。这不像中国,中国本质上追求的是自然而然,很纯粹的、放任的自然。日本人很有意识地向西方推介他的日本色彩、日本风格,以至于在很长时间里,西方人认为日本代表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化,甚至一想起日本来,就把它理解为这是跟西方不同的“东方”。

其实,很多风格和色彩并不是日本的,举一个例子,就是围棋,围棋当然是东方智慧,非常复杂,它的变化比国际象棋要复杂多了,所以至今电脑可以在国际象棋上战胜最高段的棋手,但是,在千变万化的围棋上,电脑却是初级水平。围棋是中国的发明,考古已经发现了很早很早的中国围棋,但是,在西方,围棋的发音是KO,这也是日文来的,使得很多西方人认为围棋是日本文化。

当然,我们不是要和日本去抢“东方象征”,但是问题是,什么是我们可以用来呈现中国风格的东西?中国和日本,不要看文化有一些共同渊源,其实很多东西不一样,比如欣赏石头,刚才讲的枯山水里面有石头,日本佛寺里有石头,神社里也装饰有石头,但是很多是圆圆的、光滑的石头,最多有些苔藓,可是,中国人喜欢和欣赏的石头,园林里面最重要的石头,是太湖石、灵璧石,就像米芾说的,得要瘦、皱、漏、透,你一看园林或者庭院里供的石头,就可以知道这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

C

所以我想,我们也要讲,什么是中国的风格,而这个中国风格又是由什么象征物呈现的,这些文化象征又怎样能够以现代形式,简明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中国”来?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我总觉得,我们的设计者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找到一些独有的、又能够很简明地呈现出来的象征物。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如果让我乍一想,我也会想到四灵和麒麟,在中国,四灵不仅是四方还是四季的象征,而麒麟则是中央的象征,麒麟据说是对远方异兽长颈鹿的想象和变形,它倒是很中国化的。我的兴趣和知识很有限,我现在能够想到的,多数是和历史有关的象征物,像古代的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中,还有很多东西很有味道,比如说我们去看一看长沙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就能感受到古代中国对天上、地下、人间三重世界的想象。又比如古代青铜器反复出现饕餮纹、云雷纹,它也很“中国”呀。中国绘画中的水墨画,最受人推崇的是仅仅用墨的浓淡、干枯、湿润来表现自然的层次和远近,这样“中国的”味道我们怎么样能把它转化成现代形式?

大家知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跟这个国家的状况有关,大凡外国人对异国的记忆和印象,常常依赖几个典型性象征。在19世纪到20世纪的前半叶,中国多灾多难,国力衰微,在外国人的想象和印象里,小脚、辫子、鸦片加上酷刑,这些经常出现在西方人的中国绘画里的东西,常常成为中国象征。所以,如果我们现在要呈现中国,给世界一个新的中国认知,你要找什么作为“中国风格”和“中国象征”,一方面反映历史、一方面反映现实呢?这个挑选要花很多的精力,所以要思考,什么是中国的文化象征,用什么来呈现中国。

D

再接下来的问题是,所谓“传统”其实在现代,必须要有一些新诠释。对于文化传统,我很反对简单地讲“继承”,也很反对简单地讲“影响”,因为“继承”好像就是现成的东西拿过来,就像继承遗产一样,除了交一些遗产税之外,祖宗的钱可以拿来就花;“影响”呢?影响好像是古人有意教育了今人,古代简单塑造了现代。其实,所有文化传承,都有三个连续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传统文化只是古人留下来的一个资源仓库,这个仓库并不是说都是好的,都是坏的,可以“吃现成饭”、“穿现成衣”,它是一个杂陈的资源仓库,等待后人去挑挑拣拣。接下来第二个就是挑选,挑选是要花心思的,要根据当下发掘历史,当下的现实环境和迫切危机,决定你发掘什么样的历史记忆;什么样的历史记忆,决定你在这个仓库里面挑选什么资源。第三个环节就是这里讲的“诠释”,要重新解释,因为有这个重新解释,“传统”不一定非要原汁原味。经过诠释的传统,不是旧传统,是新传统。这样,旧传统、新传统才能不断地传下来,不断地由旧变新,这才是传承。

这个传承,现在我们做得怎么样呢?我们应该承认,似乎还不很好,也不很让人满意。很多现在我们挑选的文化象征物,由于处在西方强势下,不得不去了解西方人愿意看什么,这常常被人批评为“东方主义”,也就是按照西方人的口味来包装出一个给他看的“东方”。这是有一点儿麻烦,但是我想,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好像他喜欢看什么我们就偏不给他看,这也不对。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选择。

其实,在我看来有一些成功典范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说,我在美国华盛顿的赛克勒博物馆看过徐冰的“天书”,其实,看上去满篇儿是汉字,但每个字都不是汉字,但因为它占满了眼眶,让人感觉是展示了一个汉字构成的世界,人好像置身于中国的一个文化空间,给人很强的文化震撼,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它传达的是什么?现在你看,搞拳击的泰森,胳膊上的刺青是汉字,NBA一些篮球明星,肩膀上刺的也是汉字,可能他根本不知道意思,为什么还要刺?是很神秘,还是很有趣?另外,吴冠中的画,技法好像是西洋的,用的原料也似乎是西洋的,但是他有中国风格、中国味道在里面。另外一个成功的例子,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小提琴、大提琴,以及伴奏的乐队,大多是西洋乐器,形式也是西洋的,但是它却很有中国味道。我觉得,“味道”很重要,“味道”这个东西,说不清道不明,但是它却很重要。因此,如何呈现中国,一定要有一点“招数”,要有一点把传统诠释到现代的一些技巧、方法和思路。我看到,近年来的一些搞流行歌曲的人,他们开始有一些自觉意识,想办法在流行里面穿插传统,他们提出来说,古诗词、古意像、古词语,加上新配器、新旋律、新唱法,这是否也是一种努力呢?

E

如果把一些中国象征都只是当做“元素”,我感觉有一点像食品添加剂。现在,不太主张用食品添加剂,因为它破坏天然。“元素”有点儿像把文化和传统当做装饰性的小挂件,如果这样的话,有可能就像人家形容宋词时讲的,“七宝楼台,拆碎下来不成片断”。所以,我始终觉得,中国象征也好、中国元素也好,更重要的,是背后要有精神来贯穿。没有这个精神的贯穿,表面上样样都是“中国”,内涵恰恰不是“中国”。出现画面的时候,来一个红色的中国结,奏交响乐的时候,突然插上两段锣鼓和京胡,这是不是中国化?是不是呈现了中国?未必。我觉得中国传统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有历史、有精神的文化。所以,我一直很担心,当中国文化成为“元素”,当中国风格只剩下“调料”,人们都注意碎片化地包装起来的东西,而没有精神贯穿和支持,这只能让人“买椟还珠”。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