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前沿资讯 > 正文
评级垄断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www.fjsen.com?2011-07-22 16: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公司近来频频下调欧元区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或银行信用评级,引发欧盟强烈不满。为打破这三大评级公司的垄断,欧盟一面积极筹备建立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一面试图限制其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三大评级公司的依赖,以削弱其对欧盟金融市场的影响。

自上个世纪初以来,随着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标普、穆迪和惠誉逐步成长起来。1975年,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评定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后,三大评级公司就凭借其在竞争过程中积累起的良好信用,逐渐把竞争者排挤出评级市场,最终实现了“寡头垄断”。

这种“寡头垄断”局面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投资者的投资活动依赖于其所获取的信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除了金融产品发行人披露的信息外,评级公司的信用评级是投资者作出投资判断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前者。由于国际评级市场被三大评级公司所垄断,可供投资者选择的评级依据极少,投资者不得不跟随这三家公司信用评级的调整作出投资决策。信用评级成为投资者的指挥棒,导致市场投资的“羊群效应”。当评级公司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为自己谋取私利时,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严重。三大评级公司在美国次贷危机前对担保债券凭证等金融衍生品不负责任的评级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针对评级公司垄断带来的不利影响,除了加强监管外,打破垄断、强化市场纪律约束才是治本之策。但同时也要看到,打破国际评级垄断任重道远。三大评级公司“寡头垄断”局面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其基础就是美英金融体系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特殊地位。

基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所谓的国际金融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美英金融市场,或者说是纽约和伦敦金融市场。按照经济学家艾伦和盖尔的观点,金融体系可划分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美英属于典型的市场主导型,欧元区则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在后一种金融体系中,市场透明度较差,金融机构达成金融交易通常依赖于其自身收集的非公开信息,因此,评级公司在该体系中没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则刚好相反。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两种类型的金融体系基本上并行不悖、互不干扰。70年代后,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无论是欧洲大陆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机构都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美英金融市场体系中,将美英金融市场抬升为国际金融市场。在此过程中,为美英金融市场投资者服务的评级公司也开始为国际投资者服务,并逐渐转变为国际评级市场上的垄断者。

由于市场透明度较差,投资者在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中的投资更依赖于评级公司的评级,评级公司每一次下调评级,都会把投资者推向美英金融市场,从而限制了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的发展。

评级公司的发展同金融市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打破国际评级垄断,实质上就是打破美英金融体系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垄断。要做到这一点,绝非靠设立评级公司就可完成,法国资本控制的惠誉国际在欧债危机中并没有替欧元区说话就是例证。对于欧元区国家或者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同时还要踏踏实实地完善区域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努力提高市场透明度,强化投资者保护,并在此基础上放松评级公司准入门槛,鼓励评级公司参与竞争,在竞争中稳步提高自身信用。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