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中心动态 > 正文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
www.fjsen.com?2011-08-31 16:52?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 突出普惠性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医保政策统一、养老保险全面覆盖、就业服务城乡平等……在成都,原来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的“待遇”,如今已经惠及农村居民。在很多方面,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城里人”和“乡下人”的界限正在逐步消失。这一切,都源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深入推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俗地说,就是不管你生活在东部还是西部,居住在农村还是城市,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样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近年来我国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等,都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现。“十二五”时期,我国将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度解读

“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范围

1.公共教育: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等。

2.就业服务:包括就业信息、就业咨询、职业介绍等。

3.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合作医疗等。

4.医疗卫生:包括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

5.人口计生:包括避孕药具、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

6.住房保障:包括提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

7.公共文化:包括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开放等。

8.基础设施:包括行政村通公路和客运班车,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全覆盖等。

9.环境保护:包括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环境监测等。

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金保障是关键。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所占比重,保证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2011年教育、社保方面的投入增长幅度都高于16%,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的预期目标,这将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财力保障。

注重政策倾斜。长期以来,基本公共服务更多地投向了城市和发达地区,扩大了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如目前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近10倍,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地区之间最多相差4倍以上。“十二五”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必须在总量投入加大的情况下,侧重向农村倾斜,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向困难地区倾斜。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1.9亿人

截至2011年5月底,全国已有1.9亿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领取基础养老金的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5170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8.35亿人

目前已有8.35亿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农村饮水工程让农民喝上放心水

“十一五”时期,我国解决2.15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11年要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77%。

健全保障机制。体制机制不完善是制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大障碍。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完善有利于保障供给、服务优良、提高效率的长效机制。比如,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解决困难地区由于财力原因导致基本公共服务滞后的问题;比如,建立评价机制,将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指标纳入政府和干部政绩考评体系,以强化各级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责任。

拓宽供给渠道。政府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要切实承担起责任,但并不一定事事由政府包办。要着眼于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调动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不断拓宽提供公共服务的渠道。

城乡“一体化”,全国“一盘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贯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艰巨任务。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我们必将逐步解决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