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北大教授对医改方案的评论与展望
www.fjnet.cn?2008-11-19? ?来源:东南新闻网综合报道    我来说两句

  六、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最后谈一些对中国医药卫生体体系未来趋势的展望。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但谈中国的卫生发展,视角可能应该拉得更长一些,从建国近60年的发展来看。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人还被扣着“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人民的健康,把爱国卫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我们用组织的力量,通过全民发动的方式,真正落实了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面向工农兵和中西医结合。我们以较少的投入,实现了老百姓的基本医疗保障,成效是最大的。1978年人均寿命已经达到68岁,是当时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的经验曾经在世界上被广为推广。回顾60年,我们难免要思考中国当时为什么在政府的推动下,能够如此有效的使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到农村,让新的制度创新得到实现。我们查了一下人民日报,从1968年到1970年12月,《人民日报》开展了整整40期“关于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专题讨论,共发表了241篇文章。在以后的医改中,希望人民日报等媒体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通过舆论和宣传,使医改深入人心,能够得到各方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从近30年来看,通过放权、让利、搞活。我国大医院的发展可以说突飞猛进,尤其是近10年来的发展,我国很多医院的设备和就医环境都是超过发达国家水平的,现在很多欧洲、美国的医院的硬件条件都不如我们的医院。我们的医院靠自身的力量,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过重的负担是由老百姓承担的,而老百姓现在承担不起了,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以老百姓的利益为我们未来发展的推动力。从2003年SARS以来,我国政府已经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重视,尤其是公共卫生方面,并逐步确立了“政府主导”的方向,虽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谋求共识。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国还是需要解决短期和长期协调的问题,我们目前是“双管齐下”,但是其他国家的实践证明,医疗卫生制度的发展必然要以一种模式为主。明确将来医疗体制的模式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公立医院的走向,是医改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未来的模式应该是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一手抓住医疗筹资体系,一手抓住医疗服务的供方,让他们的激励机制能够兼容,有效的把政府的投入,变成老百姓健康保障的福利。

  总结

  总结一下,本轮医改和以往相比,有很大的突破和进步,这些突破和进步是基于理论发展、国情变化和时局的变革的。公立医院的改革是难点也是关键,我们未来医疗卫生制度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只有政府责任到位、建立正确的政绩考核体系、治理机制,使各级政府、公立医院院长明确自己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责任和权力,才能真正解决对目标模式的选择问题,进而明确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但无论选择什么模式,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管理而不是产权,信息化等管理创新是医院未来发展的真正竞争力。

  美国在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监管等体制下,最后还是会面临目前这样的困境,我们要在总结自己历史和各国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走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路。我觉的我们应该都感到非常荣幸,有机遇参与这么一个大变革、大创新的时代下的医改事业,相信我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找到能够保障中国人民健康的合适模式。(李玲)

(责编:徐嵘)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