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画中语 > 正文
“香水女生”是如何被炒红的
www.fjnet.cn?2009-03-20 10:54? 熊丙奇?来源:本网    我来说两句

?
阿华/图

  据悉,最近沸沸扬扬的“北外香水女生事件”,其实是某经纪公司在幕后炒作。

  之前,“香水女生”发博文说她因质疑教育部被学校强行退学,她因此被不少人捧为“斗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则称“香水女生”退学与博文无关,是她自己申请退学。(3月19日《南方都市报》)事件一开始,北外不少同学就认为是“香水女生”在炒作,并表示鄙视。但在短短的两周时间里,“香水女生”红遍网络,可见炒作还是有效的。

  炒作之所以有效,在于炒作者看准了当今教育的一些软肋:一是教师、学生很少敢直言公开批评学校和教育部门;二是偶尔有一些人放言批评,大都没有好果子吃,比如去年10月,湖北民族学院老师郭广林在博客撰文批评学校70周年校庆大摆排场,就遭解聘。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香水女生”的炒作实施得顺风顺水:先是在博客发文,炮轰教育部,称“外语绑架中国人的一生”,因为这些出格言论,她受到追捧;接着,她又称因为这些言论被学校“强行退学”,更是将网络舆论与关注度推向沸点。

  其实,早就有人怀疑“香水女生”博文的真实性:她的话怎么这么快就传到教育部,学校又怎么可能凭这几句批评就勒令退学?但在群情汹涌下,这些理性声音很快被淹没,大多数人确信“香水女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并一口咬定是教育部向学校施加压力———“香水女生”就这样一步步被捧红。

  现有的教育环境给炒作者提供了空间,他们成功利用公众对高校的不满,达到他们的目的。不妨设想,如果我们拥有一个自由交流、包容批评的教育大环境,公众对批评学校及教育部门的声音习以为常,同时批评者也不会因此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以上炒作能得逞吗?因此,对教育部门、学校和公众来说,与其指责经纪公司和女生的恶性炒作,还不如反省:怎样建设一个包容、宽广的大学环境。


责任编辑:李峰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