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一周热评 > 正文
“某”是什么?
www.fjnet.cn?2009-03-30 09:02?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某品牌手机发生爆炸,炸伤了人。前不久,相关机构向公众证实了这条消息。只不过,“某”品牌究竟是什么品牌,相关机构没有透露。是该品牌非常少见,说出来也没太大意义?偏偏又指出是知名品牌。是爆炸原因与该品牌无关,公布名称会殃及原本无辜的企业?偏偏又有检测人员初步判断爆炸系质量原因。

  “某 ”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某”的盖头迟迟揭不开?是很难揭,是不愿揭,还是其他?每每遇到负面事件,“某”就会悄悄出现。如同当年阜阳“大头娃娃”奶粉事件,在对诸多假冒伪劣产品曝光的同时,也顺便提到某知名品牌卷入其中。直到几年后人们才获悉“某”就是三鹿。企业自己捂着“盖头”还可以理解,但早已了解详情的政府机构也不明言,实在让人纳闷。

  不提“某”是什么,肯定不是为消费者着想。如果某品牌的手机普遍存在这一缺陷,消费者却不知道自己也在用着问题产品,就好比让一枚定时炸弹继续留在消费者手中,是对消费者极不负责的做法。这次炸伤了这个人,或许什么时候又会炸伤那个人,而这本来可以避免。

  不提“某”是什么,未必是为行业的健康发展着想。同类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用的产品有没有事儿。如果说明只是“某”品牌自己的问题,消费者不会疑神疑鬼,更不会对该行业失去信心。反而是遮着盖着,容易让人怀疑这是行业通病,对质量过关的品牌不公平。

  不提“某”是什么,看似是为企业着想,其实不然。对问题企业的庇护,实际上是在祸害企业。企业只有真正吸取教训,全面深刻地检讨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步骤,才能避免产品再出现同类问题。而在“某”字的纵容下,企业难免产生这样的念头:“出问题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想办法不公开就行了。”这样的企业,说不定何时还要出事,而且是出大事。

  就是不提“某”是什么,老百姓难免产生联想:是不是企业“财大气粗”,对有关机构做“公关”了?是不是有什么机构“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因而不恪守职责了?要不,同样是质量问题,怎么有的迅速公布、严加批评,有的遮遮掩掩、百般辩护?不能怪老百姓以“坏”心思揣度人,实在是因为有过类似事情发生。有的大企业被查商业贿赂,结果发现不少款项“捐”往当地主管部门;有的企业产品涉嫌垄断,最后发现企业的出资者就是相关机构的下属事业单位。当其中问题最终被曝光,受损害最大的不是企业,而是政府信誉。

  还是大大方方地把“某”公布出来为好。以诚恳的态度来对待错误和缺陷,方能求得消费者谅解。年年都有汽车召回,也没见哪家企业因此一蹶不振,就是明证。(晓白)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