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实行“实绩公示”助防“灰色人事”
www.fjnet.cn?2009-04-12 11:2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能否真正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随着新一轮年轻干部选拔工作的启动,再次被瞩目、引热议。

  最大的腐败是用人腐败,最大的不公是用人不公,已成为一种共识。潜规则、权钱交易、任人唯亲、小圈子用人等“灰色人事”现象,都是用人机制上的权力腐败。

  事实上,“灰色人事”除了导致最被诟病的“带病提拔”“带病上岗”,更多的则“说不清的提拔”和“道不明的上岗”。“连连升迁”者不能让人信服,“原地踏步”者心有不平,都源于“看不懂”。因而,如何运用公开、透明的方式公正选人、用人,实现“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呼声越来越强烈。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标准,中央治理用人腐败、改革人才选拔培养机制的态度是坚决的。为防范用人腐败,实现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一些地方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差额票决制、公推公选、电视直播答辩等。着力点都指向公开,通过“阳光选人”来杜绝暗箱操作。

  最新的探索来自云南。新华社昨日报道,云南省委组织部对公开选拔的34名年轻干部进行任前公示,公示公告中不仅有每一个拟提任干部的简历,还有每人在任现职期间的主要工作实绩。而此前的任前公示,一般只有简历,对干部是怎么选拔上来的,为什么要提拔、有哪些工作业绩一无所知。

  的确,在干部任用上,目前无论是任前公示还是任命决定,都过于“惜墨如金”,本来是最应公之于众、民众最想知晓的信息,却信息含量最小化。云南的“实绩公示”,丰富的不仅是人事信息,更是对用人公信力和用人导向的明示。实事胜于空洞的评价,透过公示,群众能判断此人该不该用,便于监督用人;其他干部也知道努力方向,明白升迁要靠实干而不是“潜规则”。

  “实绩公示”,有助于打破“官场圈”。“官场圈”之弊,就在于隐去德才实绩的硬指标、方便推选自己圈子内的人。改变“官场圈”和“灰色人事”,关键在制度预防,需要微观机制的“细节”来保证用人公平公正。“实绩公示”,如果不是走过场,无疑就是增进公开、透明的微观机制。(方立新)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