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徐云鹏 > 正文
“活命钱”倒流源于社会公平底线倾斜
www.fjnet.cn?2009-05-06 10:38?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贫病交加的村民无法享受低保,家境富裕的村干部却全家“吃”低保。近期,广西接连揭出三起乱发、冒领农村低保金事件,暴露出农村低保制度在执行中变味走样甚至存在严重腐败(据2009年5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

  农村贫困户将低保金看作是“活命钱”,实践证明它对农村贫困群体构建安全保障网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低保金在一些地方却成了“唐僧肉”,让一些贪婪者垂涎三尺,想方设法地伸手。发放过程中走样变形,成了村干部的“人情”施舍,致使村里有的病人、残疾人和老人得不到低保。

  其实,村干部、富裕户领低保现象何止广西存在,在全国其他地方乱发、冒领农村低保金事件也是时有曝光。就在前不久,媒体就曾报道过重庆城口县人事局某副局长的夫人,一人竟同时领三份低保,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继取消农业税后中国政府又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传统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保障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因此低保制度被视为现代社会最兜底的社会保障制度。村干部利用低保制度谋取个人及其七大姑八大姨们的私利,直接侵害了农村贫困群众的生存权,践踏了社会的最基本的底线公平。

  “你说张家穷,黄家有意见;你说黄家穷,张家说你跟黄家关系好。”村干部借低保搞腐败不以为耻反尔叫“冤”,真是没有讲道理地方了。一个村子里的村民,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谁家穷谁家富,低保应该发给哪家,村干部和村民都会心里明镜似的,非常有数。十分可惜的是,在“人情”与“责任”的博弈过程,“人情”占居了上风,社会公平底线倾斜。加之个人申请、村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入户调查复核、县民政局审批等规范低保申请、审核和审批的运作程序,也被形同虚设了,公开、公平、公正自然也就没了落脚之地。

  低保制度作为对传统的人道救助的制度化,是一个历史时期产物,注定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将继续坚持下去。这就要求低保金的申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和“动态管理”的原则,建立农村低保户基础管理、责任管理、督导管理、动态管理和档案信息管理等制度,确保内容真实准确、资料齐全;要公开政策、公开程序,严格实行村级评议公示、乡镇核查公示、县民政局审批公示的“三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决不搞“山高水远村官是皇上”,村官说了算;坚持低保审批的限时办理、书面答复等程序要求,确保公平和公正;丰富村民监督方式方法,畅通举报渠道,切实把低保工作全程置于群众的广泛监督下,不断增加工作透明度,实行“阳光操作”。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究竟谁最有权利享受低保,村民最有发言权。防止“活命钱”倒流,让急需帮助的贫困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信息公开,民主决定。 (徐云鹏)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