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刘长锋 > 正文
“被就业”问题怎可一笔轻轻带过
www.fjnet.cn?2009-07-29 07:54?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有点类似于“被自杀”,在一种对某种“权力”以及权力机关的不屑、质疑及至追诉无果后的无奈与嘲谑,“被就业”这个词,无疑让这个炎夏更让人不安和燥热,成为近期舆论的一个焦点。同时也因事件本身的扑朔迷离,也不难让人想入非非,无端作出更多的猜测与臆想来。

  一波三折之后,尽管当事双方,学校和学生仍在各执一词,但作为最高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发言人7月27日公开表示: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数据是认真准确的,据教育部的了解,“被就业”的问题只是个别情况。

  尽管教育部发言人的说法很具外交辞令的特色,用了诸如“据了解”和“绝大多数”等模糊字眼,但我还是宁愿相信,“被就业”确实只是少数甚至是极个别的现象。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真的“绝大多数”都“被就业”了,现在有人捅了漏子,把盖子掀开了,其他焉能稳坐钓鱼台,安心“被就业”。   

  但我想强调的是,这个问题实在不是一个多数与少数的问题。就时下而言,整个中国高校普遍被一波又一波的剽窃、抄袭丑闻所困扰,如此语境,假设我们不进行深刻反思的学术问题和用人机制的话,则有纵容之嫌。如果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在对不少臭名昭著的学术丑闻的调查处理中,往往是各级各类院校的学术委员会和相关专业委员会冲在前面,而少有教育部相关部门的“声音”和影子。如今高等教育的诚信体系,如果用濒于崩溃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被就业”才会迅速升级成为舆论焦点。显而易见的是,尽管只是“个别情况”,但仅仅“被就业”三个字,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诚信体系的重创,丝毫不亚于几个大学的校长、副校长大篇幅明目张胆地剽窃。在高校评估作假、专家教授剽窃之后,“被就业”成为高等教育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耻辱柱。短短几天时间,打开GOOGLE搜索,输入“被就业”三个字,一下子出来331万多条相关讯息,实在让人汗颜。   

  从教育部的公开表态中,不难体会到“被就业”实在不值“几斤几两”,只属“个别情况”。我们姑且抛开高校评估造假和频频发生的剽窃丑闻不论,单就金融危机影响下危机重重的人才市场现状和雪上加霜的就业形势看,假设“被就业”只是“个别情况”,其本身所产生的影响绝不是一句“个别情况”能轻飘飘地一笔带过的。如果“被就业”不能被当作一个严肃的现实问题认真对待,那么,在市场胁迫与教育部任务指标的双重夹击之下,诚信体系崩溃的高校,为了实现“高就业率”再玩出别的什么新花样来,也未必不是不可能。(刘长锋)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