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一九七七年,我们高考不加分
www.fjnet.cn?2009-08-08 10:5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

  一年一度的高考录取渐入尾声,前一阵子喧闹了一番的重庆“何川洋加分”事件总算告一段落。想来这位重庆市高考文科第一名已经选择复读,为明年再战考场进行准备了。如果是这样,我觉得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直到如今,有些媒体发表文章称,中国的高考制度“一考定终生”。我不认同,至少是用语不当。因为今年不行,明年还可以再来嘛,否则大大小小的“复读班”就失去了生源。我倒是还要说,当年“文革”终结,于1977年恢复的第一届高考才有点儿“一考定终生”的味道。当时高考已经停止10年之久,整整积压了10届学生,那年还有个高考年龄上限35岁的规定。也就是说,正牌的“老三届”那年如果考不上,那么他一生就不会再有上大学本科的机会了。

  回顾30年前往事,那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绝大多数不加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加5分),除此之外连“加分”的概念都没有。也没有中学文理分科这一说,区分文理科完全是大学的事情。

  回顾30余年高考史,1977年的高考,就按照考分录取来说,总体上是比较公正的,至今较少听到民众抱怨。但是不尽合理的地方有没有呢?有,我以1977年的亲身经历作证。当时我所在的省区自我保护教育资源,规定凡是参加高考的中学教师,只能报考区内的教育类院校,说白了就是只能报考区内师范院校。结果,我的班里出现了几位高分学生,其中有一男一女,他们的高考总分远远超过了当年清华、北大在这个省区的录取线,那位老三届男生还取得了数学满分的好成绩。他们两位从教至今,这在今天听来已经像是传奇故事了。

  两相对比,今年重庆考生为获取高考加分而更改“民族成分”的事件,肯定已经作为标志性事件载入中国高考史。虽然这些学生为数不多,但是我想到,全国范围里类似事情叠加,已经到了应该颠覆“高考加分”的时候,否则就会造成极大的社会不公,触及公民道德底线。

  对比1977年高考。那一年,我们高考不加分。相比“文革”中招生制度的混乱和腐败,1977年高考是可以面对历史而无愧色的高考。考生们不加分,但是历史为那一代人加分。改革开放30年来,当年的77级大学生为改变中国的面貌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以至于今天在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两个出自77级的人相遇,只要说一声:“我是77级的。”接下来,就有会心的对视,热情的握手。这就是历史的加分了。(钱江)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