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录取通知书沾上了教育“牛皮癣”
www.fjnet.cn?2009-08-11 08:19? ?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北京语言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准大学生小侯在录取通知书之外接到了4个EMS袋子的广告,共有十几个商家的数十页广告宣传单。大学生作为巨大而潜在的消费群体,大学录取通知书也成为很多商家争夺的宣传、促销领地。(8月7日《文萃报》)

  “一张通知书,十页广告宣传单”。这并非耸人听闻,而是不争的事实。且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想起亚洲哲学和商业心理学专家李宗吾在《美国黑厚学——人生必胜之道》一书中讲述的野兔和蟹赛跑的故事。蟹抓住了野兔的尾巴“搭便车”,从中获胜得利。

  时下高校录取通知书却成了“蟹兔赛跑”的新版本。被许许多多厂、商家搭上了“免费”便车。一些厂、商家看中了这一优势资源和“最佳的广告阵地”。有的厂商家,直接与高校“挂钩牵手”,通过花钱做广告,达到学校和厂商家互惠互利之目的。校方利用录取通知书的资源优势,与厂、商家达成默契。由厂、商家印刷掺杂五花八门的广告,学校趁机捞一把。这些广告像狗皮膏药一样粘上了就很难弄掉。有的厂、商家想的更绝,把广告印在通知书的背面、缝中间。像电视连续剧一样,看了通知书也就看到了它。还有的邮电部门也趁机搭上录取通知书的“便车”,随意夹带邮政广告。让学生和家长弃之不掉,扔之不行。因为,这“宝贝”对他们来说是何等重要。因此只好忍气吞声,录取通知书和广告都小心翼翼地收下。

  录取通知书成了利益博弈的的“广告骚扰”,令人头痛不已。录取通知书作为学生录取的凭证,是一种宝贵的资格证明。校方不应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去赚钱谋利,强加于人,搞“卖肉搭小菜”的搭配买卖。厂、商家们也不能把录取通知书当作“广告阵地”,随便“搭便车”。录取通知大量做广告,也是一种“牛皮癣”,教育部门应对录取通知书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严禁在录取通知书上做广告,搞那些烦人的“添加”。要用严格的制度,为录取通知书祛除“铜臭味”。(左崇年)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