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一周热评 > 正文
汉字,我们还是不折腾为好
www.fjnet.cn?2009-08-20 08:55? ?来源:沈阳晚报    我来说两句

  倘到几百年之后,我们的子孙拿起现在的书籍,读起来磕磕绊绊似懂非懂,那绝非文化上的进步,反倒是文化上的悲哀。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标志之一是时兴造泡沫。股市有泡沫,楼市有泡沫,政绩有泡沫,文凭有泡沫。

  还有,文化也有泡沫。说俗的,大片、大腕漫天飞舞;说雅的,大家、大师比比皆是。泡沫造多了,就会形成一种依赖性和习惯性,甚至是传染性。这不,那些躲在深闺大院里啃语言文字的“国家语委”的专家们,也耐不住寂寞了,为了证明语言文字事业也在变革也很繁荣,近日通过教育部突然抛出了一套《通用规范汉字表》——这下弄得动静挺大,炸锅了。

  争议的焦点,是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咋整呢?其实不过是微调。比如把“杂”字的竖钩变成竖,把“琴”字中“王”的最后一笔变成“提”。按说,这样的改动十分微小,不料引起的社会反弹却极大。

  的确,对于习惯了如今汉字书写的国民来说,任何对于汉字的开刀动土,都很容易招来不满和质疑。当你写了几十年的文字,一觉醒来突然变换了模样,你要像小学生一样学写新汉字时,这种不适应的感觉肯定是比较强烈的。当10多亿人都要面临这样的不适应时,变革的阻力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此外,汉字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文化传承,而任何改革对于这种文化传承的冲击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对于汉字的变革,本该秉承这样的原则: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尽量不要去改变;即便需要改,也要顺着人们习惯的方向去做,而不是试图改变大家的习惯——即要尊重“约定俗成”、甚至是“将错就错”的力量。

  譬如,第一次汉字简化很顺利,皆因繁体汉字书写之繁重,已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旋律严重不合拍。这是必须要改了,不改就要阻碍社会进步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所以被废止,源于其改革本身缺少迫切性,加之单纯强调简化损害了汉字的美感和文化传承,笔画之简单化直向字母文字靠拢了,甚至有扼杀汉字生命力之忧。而此后汉字的几次微调,都是遵循了约定俗成的原则,顺其自然,也就少了社会阻力。

  而如今,在严重缺乏改革必要性的前提下,你非要改变汉字的书写,岂能获得社会的共识?少了一个钩,改了一个提,既起不到简化作用,也不能使之更美观,国民自然不屑一顾。而且这个变革动作虽小,影响却很大:要10多亿人改变书写习惯,还有全国的出版、印刷、电脑等行业的文字调整,势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收益如此之微小,成本却如此之巨大,这样的改革能结出好的果实吗?

  我们生在变革的时代,但不是一切东西都要去改变——对于那些大家都适应了的,并且有独特的保留和传承价值的东西,不改远比改变更为有利。倘到几百年之后,我们的子孙拿起现在的书籍,读起来磕磕绊绊似懂非懂,那绝非文化上的进步,反倒是文化上的悲哀。(张勇)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