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国企“地王”现象不单是民生话题
www.fjnet.cn?2009-09-11 11:03? ?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万众瞩目的上海长风6B、7C地块9月10日下午成功拍卖,最终中海以70.06亿夺下了长风地块,平均楼板价为22409.3元/平方米,溢价率达129%。长风地块6B、7C地块一举夺下“中国地王”称号,而且同样没有悬念的是,此次中标的中海与此前众多的“地王”一样是国企背景的房企。

  为什么又是“地王”,为什么又是国企?有专家分析称,“地王”频现恰是房地产市场重归繁荣的预示性指标,在经济复苏迹象已经出现却并不平稳的当下,房地产市场的率先复苏并不是什么坏事。当然,同样有专家回顾余温犹在的“历史”之后指出,2007年“地王”扎堆的大戏一经演过,接踵而来的就是有目共睹的房地产市场的动荡和萎靡,“地王”频现即便对开发商来说也是祸而非福。在上一轮“地王”大战中闪亮登场的几乎是清一色民企,然而拼夺王冠的大量失血使他们陷入油尽灯干的窘境。已经到手的昂贵地块尚且没有能力开发,或面临地方政府处罚,或被迫割肉退地,这也是今年民企无力争夺“地王”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房地产市场新贵的国企,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财大气粗“不差钱”的面貌。对他们来说,国企身份往往可以变成一张所向披靡的证书,不仅信贷资金愿意向他们递来橄榄枝,而且4万亿刺激经济增长的政府投资,也可能通过种种途径向他们进行输送。在前不久于南京举行的一场土地拍卖会上,拍卖师面对叫价快速上涨的局面,不得不善意提醒“投资有风险,举牌请谨慎”,结果招来现场一片哄笑。而那场拍卖会的胜出者也是国企,他们所竞得的也是“地王”。似乎有了财大气粗的国企参与,“地王”的归属便没有了悬念,一切关于风险的提示都变成了小家子气。

  当我们忧心于“面粉比面包还贵”开发商如何收回投资的时候,开发商其实并不担心,他们有自己的逻辑可供依恃。“地王”频频诞生的直接结果,当然是很容易拉动地价比楼价还贵。但是,不用我们替开发商操心,接下来自然是“地王”周边楼价的快速上涨,直至涨到“面包贵于面粉”。而且,为争夺“地王”的付出将从股市中得到补偿,同样的光环效应还将使开发商在此后的购地和开发中占尽风头。这一切,就是开发商的押宝心理。事实上,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泡沫破灭的时候就是这个幻想链条折断的时候。这样的规律不会因为“地王”的主人是国企,就不会发生。

  当专家们大谈“丈母娘需求”助推房价上涨的时候,他们难道没有注意到国企频频夺得“地王”的现象?“地王”推动房价上涨,这是丝毫不在预料之外的事情,但国企“地王”的影响又显然不止于此。长期而言,房价上涨是大势所趋,但这种上涨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并且在购房者的承受范围之内。当经济复苏的趋势刚刚显现,其基础并不牢固的时候,大肆炒作导致地价、房价暴涨,对于房地产行业本身而言是大病未愈而透支元气。同时,国企争夺“地王”所营造的虚假繁荣,可能诱导更多国企和资金蜂拥而至,必然对其他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抽血效应”,这只能给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高度关注国企“地王”现象,保证财政资金和银行资金的安全与效益,保证房地产行业和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房价涨跌这一民生话题。推涨了的房价自然要公众买单,泡沫破裂亏损了财政、亏损了银行、亏损了国企,最终买单的还是公众。“地王”的豪迈应当有所忌惮,而这忌惮不仅仅来自道德的压力,还应当寄望于那种清醒和严格的监管。 (周东飞)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