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邹陶嘉 > 正文
免费培训未就业大学生的忧虑
www.fjnet.cn?2009-09-23 08:13?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重庆晚报消息,重庆市今年针对重庆籍200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定向就业培训近日正式开班。截至目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收集了104家用人单位的8362个就业岗位,报名参训人员6399人,近三年毕业未就业的重庆籍大学生均可继续报名,直至岗位饱和。此次大规模定向就业培训采用“订单形式”,即“先签订就业协议再培训”,培训时间为3至6个月,电子、软件、化工、汽摩、装备制造等行业是培训重点,培训费用由市财政承担。

  看完这个新闻,笔者为重庆市有关部门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而采取的这一措施叫好,因为它把企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放在了首位,把培养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作为支撑点,既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也解决了大学生就业的燃眉之急。

  但是,叫好之余,笔者仍心存疑虑。当初这些大学生在大学里3到4年的学习,为什么就抵不上这3到6个月的培训呢?

  从根本上讲,我们的大学教育,有不少专业和课程设置是与社会脱节的。许多大学不是根据市场需要来设置专业,然后再招聘人才来建设和发展这个专业,而是为了安排学校原有教职工的工作,因人设专业;或者在建设综合性大学的大跃进思维下,为体现“综合”特色而乱设专业。且不少大学老师都是一直躲在象牙塔里搞研究的,理论知识偏多,实际技能的传授偏少甚至没有,导致学生离开学校后操作能力非常差。

  笔者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需要建立中立的人才需求统计、研究机构以及就业调查机构,对人才市场的需求和相关专业的就业率做出客观的预测和评估,作为高校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增减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专业设置也要考虑学校自身的特色和实力。

  其次,高校要继续深化用人机制改革,在强调老人老办法的同时,更要把新人新办法真正有效地建立起来,做到人才能进能出。如此,一旦某个专业根据中立机构的调研,确实需求量过少,需要缩减招生时,这些专业的老师可以通过新机制推向市场,而不会出现为了保证教师的饭碗,让就业过差的专业勉强办下去的情况。

  第三,要加大高校用人观念的革新,不要唯文凭、唯论文,也不要局限于教授、副教授或者刚毕业的研究生,对于一些实用性学科,完全可以招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进行授课,打通高校和非高校单位的人才流动。同时,可以输送部分高校教师到相关实际工作部门去实习,然后再回到高校来教书,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说到底,除了极少数学校的部分基础研究学科和特色学科不能完全用市场的准则来衡量,需要保证其适量招生而不至于消失外,绝大多数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要真正由市场来调节,真正地与市场相对接,让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学校和专业在市场的选择中优胜劣汰。这样的淘汰机制的建立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主动是指教育部门和高校积极与市场对接,根据市场需求来调节专业设置和招生数量。被动是指现在信息流通非常快,某个学校某个专业的学生就业不顺,会在社会上形成舆论,使得后来者在择校和择专业时有所选择,淘汰部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和学校。现在生源大战狼烟四起,放弃高考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被动建立淘汰机制已见端倪。

  这样的机制一旦建立,就会迫使学校眼睛盯着人才市场,大学生在校内就开始与市场对接,而不是毕业后靠政府来培训。人才培养本来是应该主要由大学去做的,现在甩给了政府,政府岂不是太累?

  另外,大学生就业也不全是大学和政府的事,大学生岗前培训也不能光靠财政埋单,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岗前培训直接受益者的企业,完全可以参与进来,与高校进行有效合作,让学生在高校里就得到有效发展。因为学生在大学里的培养质量上去了,进了企业上手就快,相应地也就减少了企业的员工培训成本。而不要等到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了,再靠政府去统计企业用人需求来进行培训,既耽误了大学生的时间,也浪费了纳税人的钱。(邹陶嘉)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