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今日关注 > 正文
守住校园"净土"别让腐败占领
www.fjnet.cn?2009-10-11 08:23? 梁漏然?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副书记龙小乐因涉嫌受贿被检察院批捕,这一近年来最大的高校领导贪腐案成为媒体焦点,引起了社会各界一片惊诧。

在各类形形色色的丑闻中,与教育相关的一类无疑最能刺痛我们的神经,学术造假也好,教育腐败也罢,都严重冲击着我们对教育界"圣洁"的情感期盼,颠覆了我们对教育这一方"净土"的美好想象,我们习惯于将校园称为"最后的净土",而频发的校园腐败及各类丑闻让这方"净土"看上去已不再那么净,这已成为我们社会无法承受之痛。

事实上,无论是政治学理论,还是现实中政府部门形形色色的腐败案都说明,没有监督的权力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这一点我们都明白。而武大"腐败地震"背后,恰恰是一个没有监督的权力,尤其涉及到基建工程这样的高危领域,出现腐败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为何还是引起了我们的惊诧与特别的愤怒,原因就在于,我们依然对道德、学识抱有信心,将控制腐败、杜绝腐败寄希望于个人的道德的提升以及学识的培养,既如此,那么作为博导教授的大学副校长学富五车、学识极高,也自然也有着很高的道德水平与思想修养,所谓"德高望重",便应该清廉自律、视金钱如粪土,而不应该以身试法、行贪墨之事。

正是这种对道德、学识的错误认识,使校园成为一个监督的尴尬角落,使其游离于正常的制度监督之外,这是一个方面。而另一方面,外部监督之于校园尴尬之处还在于,我们目前高校所谓"学术自由"还未得到真正、充分的落实,"学术自由"仍然是高校以及社会有识人士所致力于争取的权利,而外部监督作为一种外来监督体制,如何与"学术自由"厘清关系,这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讨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外部监督极有可能沦为限制学术自由的另一道"紧箍咒",这也使得无论是校方也好,社会也罢,对外部监督进入高校都抱有一定的警惕。事实上,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着教育、科研经费的滥用现象,而有关部门并不能有效地介入,这与所谓的"学术、科研自由"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些综合因素下,校园成了校园权力者的私家花园,作为公器的教育也成为某些人的自留地,作为公共资源的教育资源成为某些人的私产,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论文抄袭频出,外界司法机构、法律救济机构难以介入,其处理与否成为校园权力者关起门来自说自话的游戏,学术腐败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权力的裸奔致使学校一些领导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其手段之肆无忌惮不亚于某些贪腐官员。学术腐败与政治腐败并行,长此以往,受损害的,还是普通的一线教师、学生与国家。

净土也需要制度的保障,没有监督的净土早晚会沦成藏污纳垢之所;知识与道德无法从根本上保证不腐败,无论是学富五车的博导教授,还是高学历的博士、硕士官员,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面对权力、金钱,能出手时也频频出手,最终锒铛入狱者,不在少数。

所以,面对校园贪腐案,我们不应过多地指责所谓道德、学养的沦丧,没有制度监督的"净土"只是个美好的想象,不存在于世,净土的炼成终究还是离不开良好的制度架构。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