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民众可以没有火眼金睛
www.fjnet.cn?2009-10-13 09:53? 肖擎?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有新闻说,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将恢复设立反假币处,广东、浙江、河南、安徽等省份将选调精干力量,组建打击假币犯罪的专业队伍。

我们曾经有过反假币处,现在把它恢复起来,应是由形势所决定。公安部今年初展开全国反假币行动至今,共缴获8.1亿元人民币假钞,金额是去年的两倍,这样的背景说明让人感受假币形势可能依然严峻,松懈不得。重新有了专业机构,再遇假币问题,至少思维上会有一个停顿,找到了一个着力点,如同遇到交通问题会想到交警,遇到治安问题会想到110,假币问题也可以对应一个专业班子。

一直以来,很多人已习惯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办,有点信奉《赤壁》里诸葛先生的名言:什么都略懂一点,生活会更精彩。专家有建议,政府有提醒,提高识伪能力,假币可以防范,于是人们学会了照一照、摸一摸,以此增强安全感。我们不能说,每个人都懂得辨识假钞,假钞就无法流通。想一想,虚假货币被人拽在手里,真的是让人沮丧的事情,人性难免要进行复杂的斗争,如果这成为社会常态,我并不觉得这可以被视为正常。

人们早就知道的常识,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纸币只是一个符号。由此是否可以这样说,纸币流通的基础是国家信用,这种信用的本质虽由社会赋予,却被国家强制。一个国家发行货币,应被认为是国家对国民作出的承诺,承诺货币使用的安全,并且为保持货币运行环境的稳定承担责任。如果遭遇假钞不再是一次两次,不再是一人两人,如果无数人要为是毁灭它,还是把它交给警察和银行,或者寻找一个下家而困惑,这就并非民众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而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基础层面的信用在社会的沉沦。

揆诸现实,我们也并不只是受到假币的困扰。不计其数的虚假商品,层出不穷的虚假谎言,企业造假、官员作假、学术造假,制假、贩假成风,难以分辨,每一个领域的虚假都侵蚀着社会的信任基础,最终进入恶性循环,出一个事情人们近乎本能地抗拒,信任的鸿沟愈加拉大。近期,河南3.6亿彩票事件之所以风浪滔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信任的因子少了,不应该,很反常,疑惑找不到对接点,以致舆论在一起并不清晰的事件中急速爆发。

不论对任何虚假,民众都可以没有火眼金睛。不是每个人都要有学习的技能,不是每个人都要掌握一套应对虚假的本领,民众只需要表达对于虚假的厌恶,只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而非成为应对人身安全的多面手。应让普通人从学习识别技术,炼就火眼金睛的处境里摆脱出来,不论是假币,还是其他虚假品种,应有在公民个体之上的更大的责任主体,有时是国家、有时是政府,有时是社会其他管理或监督力量,以让公民走出以个体力量应对社会虚假状态的困局,让信任在基础领域昭彰。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