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为何官员空壳博客备受批评?
www.fjnet.cn?2009-10-15 08:08? 余在为?来源:今晚报    我来说两句

中新网报道,从2008年7月至今,江西60多位县级官员实名开博,多以解决民生问题为主要议题。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空壳博客”没有实质内容,既不回应网友反映的问题,也没有原创博文,通篇都是会议讲稿致辞等,有的半年都没更新过一次。

此消息披露之后,网议如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他们为什么开博?为什么又“管开不管博”?空壳博客在网上很多,但为什么偏偏官员的空壳博客遭到舆论的特别“关注”、批评声特别大?

网络开博,纯粹是一种个人爱好。官员和普通网民,在开博这件事上,没有任何的不同。并且,也并没有上级指示,非让县级官员进行实名开博不可。故可以说,他们的开博,只是自己主观上要开。但为什么要开呢?且还不约而同地“多以解决民生问题为主要议题”?

细究一下这个现象的背后,这样的集中开博行为,很能反映出官场中部分人的跟风作风。这种跟风作风的表现形式,便是注重形式、轻视实质。不是一些实名开博的官员很有“曝光率”、很得“形象分”吗?那么咱也开博吧。而且如果不开博,会不会被上级领导得知后,认为不能“与时俱进”呢?至于开博之后写什么,当然完全可以不“以解决民生问题为主要议题”,完全可以写自己的真实感受、感慨和感想,像很多博主那样,写点“私家话”。但是,这样的博客,官员敢实名开、实名写吗?这是很大的疑问。所以干脆不如一律写“民生问题”最保险。

官员开博客,如果拿出自己的真心实意去写,拿出对百姓的真情实感去写,带着与群众反馈交流的真诚去写,也会肯定大受欢迎。或许就会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官员与民众沟通交流的独特手段。

现在的时代,一些崭新的政府与民众交流的途径出现了,博客自然可以作为其中的一种。虽然官员博客并不负有行政义务和政府职责,但以之在官员和百姓之间搭建起又一座沟通的桥梁,是完全可能的。使用好、建设好新媒介,也应该是属于创新执政能力的内涵之一。但是这种创新,必须以合民心、顺民意为根本,必须达到应有的效果。否则,为了创新而创新,甚至为了跟风而“创新”,只有架子,没有内容,只有表态,没有实质,公众是不买账的。这恐怕就是别的空壳博客没人理、官员空壳博客受批评的最大原因。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