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余秋雨真的涉嫌侵吞国有资产?
www.fjnet.cn?2009-10-29 16:02? 诸葛很亮?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来说两句

突然在网上看到叶檀讲余秋雨涉嫌侵吞国有资产的文章,叶檀是我在经常在电视上能看到的说话还算靠谱的财经评论家之一,所以赶紧点开拜读。读后却深不以为然。

为了解除心中疑惑,又读读徐汇商城的招股书,更加不以为然。

第一、余秋雨受让的股权并非来自国资,是当年该公司职工持股会解散后将股权转给相关机构和自然人的,何谈国有资产损失?了解投资银行业务的朋友都清楚,当年证监会发过相关文件,不准职工持股会作为公司股东,由此产生的职工持股会的股份转让非常普遍;

第二、受让的时间是在2001年12月份左右。那是个什么时间?2001年6月份在上指创出2245的新高后,历经半年,下跌到1600点左右,正是投资市场惶惶不可终日之际,那个时候敢投,大家就别说什么风凉话。

第三、受让价格的定价基础乃基于净资产。众所周知,在2000年代,网络股才是高估值品种,在中国的历史上,除了有限时间,商业百货累的股票难得获得高估值,为了验证当时的行情,我看了几个不错的商业百货类股票的2001年报,果然,大多数当时的市净率也不过在2到3倍之间。即使在现在,北京城乡的市净率水平也不过1.5倍,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的定价有这样的差异,简直司空见惯;

第四、以当时上海的商业物业或者房产价值而言,那时是上海房地产市场最萧条的一段时光,即使那时候在那里用按揭的手法买几套房子(我看了余秋雨当年买股份投资了200多万,那真是一笔大钱),收益率10倍应该也算轻松。

看来叶檀确实没有研究过徐汇商城的招股书,然后根据大家测算的投资收益水平质疑国有资产流失了。作为一个财经评论名人,实在不该如此草率。

我也特别反对媒体或学者动辄质疑一些事情,看问题总要有历史观,如郎咸平教授等不回放历史就直接抨击某个公司或某种现象的学者实在是事后诸葛亮,我们不否认国家有错误,但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思潮或者认识水平就是那个样子。20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体现在管理理念、改革手段等各个方面。不历史地看问题,盲目质疑,多少让人怀疑是哗众取宠或别有用心。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