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有偿家教”或应由堵至疏
www.fjnet.cn?2009-10-29 17:06? 朱四倍?来源:中国网    我来说两句

在教育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就近期各省市针对教师有偿家教的相关立法以及引发的争论表示:教育部坚决反对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有偿家教谋取私利的行为。(10月27日 《人民日报》)

我们该如何看待“有偿家教”的命运呢?应该承认,采取何种有效、合理的策略应对有偿家教,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人们用道德审判官的姿态来看待“有偿家教”现象,将之定性为有违师德的“走穴”行为,甚至认为是一种“教育腐败”的时候,在笔者看来,我们已经陷入了怪圈。道理很简单,有偿家教是教育制度和市场经济的衍生物。

对“有偿家教”的“堵”或“疏”,离不开对四个问题的追问:一是家教有问题吗?二是教师从事家教有问题吗?三是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有问题吗?四是如果有问题,教师难道就只能从事无偿家教吗?

前两个问题,无须多说,关键在于第三个问题,但是,问题的要害在于,如果其他行业都可以进行“有偿”服务,那对于教师来说,真的就不可以吗?简单、武断地否定“有偿家教”是容易的,但是,这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职业歧视吗?甚至可能让所有的家教都灰飞湮灭,最终的后果是伤害那些有需求于家教的学生和家庭。更何况,随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有的家长甚至长期身处异地,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业,在职教师有偿家教正是迎合了这一教育服务的需求。至于个别教师将本属于本职的教育教学任务转移到学校以外的家教活动中,借此来谋取个人私利的不良行为,则应进行有效控制。对于从事这种不良行为的个别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联合学校对其予以严厉的惩处,情节严重的可以施以解聘的处罚。因此,笔者的观点是“有偿”不是家教的原罪,更不是一刀切式“消灭”家教的理由。关键在于如何规范和引导。这种规范和引导,对所有行业来说,不是都存在的事实吗?为什么我们要故意忽视当下教育部门疏于管理和规范的现象呢?

笔者并不是否定“有偿家教”对学校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因为确有部分老师迷恋于金钱效应而无视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责任与道义,更极端的例子是,还有教师故意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保留,诱导学生消费“有偿家教”。但是,常识告诉我们,“有偿家教”的产生有着特定的社会和家庭背景,更与当下社会中教育资源有限和公众需求庞大之间的矛盾有关,而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或者金钱问题。我们当然要防止“有偿家教”成为个别教师赚钱、创收、获利的机会,但是,也不能一味地用偏颇的价值观去约束教师。

从“堵”到“疏”的“有偿家教”未尝不是当下的最优选择。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