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警惕学术公信力“被下降”
www.fjnet.cn?2010-01-15 09:50? 范正伟?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去年11月,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葛洪义就曾批评,“谁请专家,专家就替谁说话”。而当专家不是被“材料”而是被“利益”牵着走,成为财富的枪手、权力的马前卒时,不仅自身的尊严荡然无存,学术的公信力也失去了附着。

从这个角度,曹操墓所遭受的质疑,正表明人们对学术与权力合谋的某种警惕——考古成果先是由河南省文物局发布,而此前有关负责人“河南需要一座帝王墓”的言辞,更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当学术成果凭借行政权力“背书”时,其公信力难免有受损的危险。

在曹操墓的争论中,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方面,专家不断强调自身的“专业权威”:“提问前应该查一查相关资料再说”,“质疑也要拿出道理来”;另一方面,则是公众持续的“社会问责”。对学术公信力的拯救,正可以从这两个层面展开。

学者拥有“专业权威”,对那些先是抛弃学术尊严捞好处、后是拿着“学术独立”做辩解的行为,公众无法判断,但学术圈可以内部控制,进行专业自律和惩戒。在曹操墓争论中,许多考古界人士出来发表意见,体现的正是这种内部控制。

今天的学术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涉及公众利益,正如经济学之于政府决策、环境学之于环境保护、生命科学之于人类伦理。因此,公众有权对学术研究进行“社会问责”,抵制那些“猛烈牺牲真理、绝对服从利害”的学术不端行为。这正如一位考古学家所言,公众对曹操墓的敏感和质疑说明,这不仅是考古界的事,更是大众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表达意见的权利。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