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傅尹 > 正文
别争了,当官谁“考”得过“80后”
www.fjnet.cn?2010-02-25 15:11? 傅尹?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据《人民日报》2月23日报道,针对公众的质疑,新泰市委组织部作出了这样的回答:“这次选拔工作符合《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相关要求,严格按照部署动员、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统一考试、组织考察、研究任用等程序进行,确保公平、公开、公正。”对争议最大的两名25岁以下的“80后”,新华社记者与其进行了直接对话,两人都是农民的后代,无任何特殊背景,全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考过来的。

应该说新泰这次选拔干部的程序,均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和规定进行,没有什么猫腻。要有特别的地方,就是当选者基本集中在“80后”身上。他们表现突出,并非政绩突出,管理水平高,能力超强,而是表现在他们的应试功夫上。众所周知,“80后”刚出大学门不久,其记忆力,或者叫“背功”,加上记忆犹新的专业基础知识,比“70后”、“60后”有过之而不及。如果让他们和“90后”或者是在校大学生比,自然也要逊色。

幸好考的是副处级岗位,如果让他们参与地厅级、省军级、甚至更高的领导职位考试,恐怕也是如鱼得水。亏就亏了“70后”、“60后”这批尚属于“年轻化“范畴之类的人。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有厚积薄发的工作能力,他们有成熟的管理水平,可惜岁月蚕食了他们的“背功”,时间消耗了他们的记忆,那些需要用在纸上的专业方面的定律、概念等,已经被他们消费在具体的实践和工作中,他们只能是机械考试中的失败者。

邓小平当年提出干部年轻化的要求,是相对于当时领导干部的年龄普遍偏大而言,并没有强调领导干部“低龄化”。中央已对基层片面追求“年轻化”、低龄化“进行了纠偏,强调的是老、中、青结合,强调的是德才兼备。可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一些地方并没有深刻理会中央的意图,还是在搞年龄歧视,还是在误读领导干部“年轻化”,实践的是“低龄化”。一选拔领导干部,就把年龄条件首先作为硬杠子,把无数德才兼备的人选拒之以门外。

当然,科学选拔领导干部有一个过程,考评机制也有待完善。现行选拔领导干部的公招、公考,能否在年龄段上区别对待。一是放宽目前普遍要求的县处级年龄不超过40岁或45岁的标准,给联合国都认定的“青年人”一个公平竞选的机会。二是公考中按年龄段出题,对超出30岁以上的人选,着重在实际能力的考评上,相关专业知识降低一下标准,或作为参考成绩对待。这样做,或许要更科学或公平些。不然,群起的不只是“80后”,还有“90后”,甚至还会闹出“2000后”的笑话。“低龄化”干部普及,恐怕不能表明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吧。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