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条时速350km沪宁高铁日前开通,据说没有传说中的“火爆”,从当初武广“被高铁”到今天沪宁“拒高铁”,中国高铁发展进程似乎总伴随某些不谐之声。
沪宁高铁建成并运行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黄金一线,在中国版图中,这一区域的城市化水平最高,也堪称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按说高铁的安全、快捷、舒适、正点、运力大、污染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等优越性,在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张、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可持续增长面临挑战的长三角,应该是个不二的选择。
我们了解一下精明的日本人上世纪建高铁的目的就不难发现,1964年新干线建成,包括了东京、横滨 、名古屋 大阪等日本最大的几个城市,投入运营后的高速列车客运市场占有份额迅速攀升,每年超过1.5亿人乘坐东京至大阪的高铁,日均运送旅客近42万人次。有数据显示,仅新大阪站2000年高铁客运量就达2400万人次,相当于2009年的上海站客运总量的一半,使这一区域原本旅客运输十分紧张的状况一下得到了缓和,并取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
撇开对日本人的某种政治情感因素,论算经济帐,日本人号称世界上除“犹太人”之外,最善于“精打细算”的民族,为什么日本人高铁建成后,日本国民既没有感觉“被高铁”,也没有出现“拒高铁”,时至今日,民众依然趋之若骛?那是因为,日本依据本国国情所确立的高铁发展战略,产生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应,赢得了政府和公众广泛的支持和欢迎,成为拉动日本战后经济起飞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上世纪60年代日本高铁开启了世界铁路的“朝阳曙光”,而今天的中国高铁一跃成为世界高铁的领先者,理应值得夸耀和自豪。然而,伴随高铁发展的诸多声音,又让我们看到中国高铁之路的并不平坦,无论高铁运营方或主流媒体叫好也好,或是某些网众质疑也罢,两者其实并无根本冲突。高铁运营方可能要更多盘算支撑运营的成本帐,而作为购买方的旅客则更多考虑相对低廉快捷的经济帐,买卖双方供求关系往往决定着商品的价格属性。这又让高铁运营方陷入两难境地,定价偏高似乎有违“民意”,定价过低又可能难以为继;而如果赢利或被批“掠夺民利”,一旦亏损则可能被批“盲目建设”。
如前所述,高铁效应对于中国这个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确有必要,尤其对于经济发达板块可持续发展的倍增效应尤为明显,应该说高铁建设恰逢其时。有人说,今天中国能被自负的世界级大国首脑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而今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前所未有地谈到了“中国高铁”,这应该不是习惯性的“摸黑”,既然让奥巴马先生如此着急上火,只能说明中国高铁发展确实让他感到了不安。
中国高铁值得期待,也需要理解,而国人对于中国高铁的支持度如何,对高铁发展或多或少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高铁运营方,对于社会客观存在的一些疑问,不应不闻不问。从市场角度看,高铁作为一种商品,买卖双方的关系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但是,高铁于国计民生的特殊性,又非市民去菜场买菜,买卖双方可以漫天要价或随意砍价,相信高铁的定价机制,必有政策一定之规,既顾及当前,亦考虑长远。不然,你今天定价低廉,或许满堂喝彩,明天稍有调整,可能骂声一片。如此短视,无疑将为高铁运营方背上了一个沉重的社会“十字架”。
人们对有些新生事物的认知和接受,一般都有一个曲折迂回的必经过程。或许,若干年过去,“被高铁”或“拒高铁”,不过是中国高铁发展史上一段小小的插曲。但在初始的今天,给高铁一个成长期,也给旅客一个检验期,这就需要必要的宣传、释疑和沟通,需要科学合理的市场定位和定价机制,更需要一流的、配套的高品质服务来体现,让所有乘坐高铁出行旅客均有物有所值甚至是物所超值之感。如果可能的话,通过一个周期性的运营,可以向社会透明公开一些高铁的经济成本帐及其程序性安排,让民众明白消费,还铁路一个“阳光”的行业形象。
传言止于智者,认可源自品质。一切的疑虑,或许将会随时间的推移和效应的突显而逐渐烟消云散。
- 2010-06-23高铁如何摆脱“高票价、高亏损”怪圈
- 2010-05-28365体育手机版:高铁无颜之惑何解?
- 2010-05-28美化高铁沿线,同时改善民生
- 2010-05-28高铁沿线应该是道风景线
- 2010-05-20打破高铁票价垄断不能单靠行政调控
- 2010-05-20拒绝听证的高铁别高速驶离平民
- 2010-05-12别让高铁站成为垃圾的狂欢地
- 2010-05-10高铁开通,切莫留下“后遗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