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圆桌论坛 > 正文
高楼大厦不等于现代化
www.fjnet.cn?2010-11-18 17:4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缘起

世界建筑界曾流行以高为美,第一高楼的纪录不断被刷新。在我国也有许多人认为,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就是高楼大厦,而且越高越好,越多越好。但是研究显示,高层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和建成后会产生一系列污染以及一些难以消除的隐患,世界各国对高层建筑持越来越谨慎的态度。目前,世界上一些城市和地区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和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法规。如美国的波士顿、旧金山等都制定了高楼环境评估的法规;日本制定了大型建筑项目能源消耗评估以控制热岛现象的法规。本月13日,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也将“控制建筑层高及容量”正式纳入上海地方性法规,并于12月1日起实施。那么,高楼大厦与现代化有什么关系,在建设城市现代化时需注意什么?日前,我们邀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主任唐子来教授、同济大学城市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唐益群教授、东华大学管理学院顾庆良教授就此阐述他们的看法。高楼大厦不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

主持人:人们曾经将高楼大厦与现代化联系在一起,有的城市将高层建筑的多少作为现代化的标志。现在,虽然世界建筑潮流趋向亲近自然、亲近阳光绿草,但人们仍然对高楼大厦抱有热情。应如何正确认识高楼大厦与现代化的关系?

唐子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主任):我认为,高楼大厦与城市的现代化没有必然的关系。现代化的城市不在于其表象是不是有高楼大厦,而应该考察其政府管理体制、是否有宜居的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均衡等本质的东西。因此,高楼大厦不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现代化的城市不一定要有高楼大厦。

当然,经济发展与人口增加必然会产生集聚发展的需要。在世界上许多城市,出现高楼大厦与土地供给及社会经济总量有关。土地资源的不可移动性造成有些城市该种资源特别稀缺,这是产生高楼大厦的主要原因。比如香港,要解决经济、人口规模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确实需要高楼大厦。

高楼大厦作为一个特殊形象,在地域营销中也具有独特的作用。现在城市之间对于吸引资本的竞争日益加剧,一幢世界第一的高楼自然引人注目,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一种策略。

顾庆良(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我正进行《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课题中“城市空间资源的研究。城市空间的规划、布局,空间资源的利用,是争议很多的问题。但不管怎样,高楼大厦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活力(去除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因为高楼大厦投资大、风险高、回收周期长,投资者投资高楼大厦至少表明他对这个城市的信心。

高楼大厦还作为一个城市的元素,表现这个城市的风格。我很注意观察和欣赏各个城市的建筑。从飞机上俯瞰纽约曼哈顿,高楼林立,很壮观。像上海这样从上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城市,而且地处平原,需要高低错落的楼群来反映这个城市的气概;而经济总量大、人口密度高,不管是商用还是居住,都需要高楼大厦。

唐益群(同济大学城市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高楼大厦并不能与现代化划等号。欧洲的一些城市,现代化气息颇浓,但高楼大厦却不多。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比如巴黎,虽然也有高楼大厦,但相对集中在新城区,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历史景观周围并没有高层建筑,这样,既保证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又维护了城市的历史传承。上海市准备对高楼大厦进行限制

主持人:有些人说,在上海中心城区颇有进入“钢筋丛林”之感。上海市对高楼大厦进行限制,是不是出于对整个城市协调发展的考虑?

顾庆良:城市空间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资源。既然是公共资源,就需要公共的秩序来约束,任何人都不能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包括政府。理想的状态是,既让高楼大厦物有所值,又能对整个城市的协调发展有所贡献。

唐益群:有一种说法,高楼大厦造成上海的地面沉降,所以要限制。我对此不敢苟同。上海地面沉降原因很多,高楼大厦的因素只是其中一个成分。而且,相对于国外一些名城,相对于周边地区,上海总体地面沉降的速率是少的,控制比较好。上海对于高楼大厦有所限制,主要是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到上海市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唐子来:高楼对于一个城市的影响很大。自20世纪90年代开发浦东以来,上海中心城区发展很快,从1993年开始,8层以上的建筑几乎每天建成一幢。记得有一首歌叫做《上海天天在长高》,就很形象地描绘了上海的发展情形。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内18层以上的高楼有2800幢,已批待建的尚有约2000幢。上海长高了,而且高得让人警觉了。中心城区的交通拥挤、热岛效应等等,都与高楼大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过去10年,上海的高楼建设首先满足了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空间的庞大需求。但由于缺乏合理的和完整的城市开发强度分区作为规划管理依据,导致生态环境、形态景观、公共空间、历史保护和基础设施方面产生一系列消极后果。现在和今后,上海需要一个更为平衡的发展,所以上海市政府将出台措施对高楼大厦进行限制。城市规划需要科学理性

主持人:据统计,中国现有城市666座,城市化率约为36%。有专家认为,从中国社会城市化的角度看,在未来15年中国的城市化要达到50%。那么,今后我国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应该注意什么?

顾庆良:高楼大厦也有高低之分。高楼大厦的设计要有文化底蕴、艺术眼光,还有包含城市精神,千万不能像时装一样,追求一时的流行。一幢高楼建成后,如果四五年就过时了,在这个城市中成为一块扎眼的“补丁,那是对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破坏。

同样量的高楼也有怎样配置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加强规划,用法规来约束、规范和引导。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城市发展规划中还缺乏经验,对于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城市整体风貌、保持城市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水平尚不够。

唐益群: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城市的发展中,应该注意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注意历史遗存与现代化的和谐。我在西安游览时,看到古城被新建筑簇拥着,就颇有这方面的感触。

唐子来:从过去把摩天大楼等同于现代化标志,一味鼓励兴建高层建筑,到现在全面考虑建筑的综合效应,折射出现代化建设思路的变迁。就上海未来的发展规划而言,对高楼大厦进行适当限制,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专家们通过上海市中心城区开发强度研究,进行了未来20年的土地供给和空间需求预测,结论是: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上海不需要像过去那样长高;应该更加均衡地在大上海范围内发展,缓解中心城区的压力。

如果上海的新一轮城市发展能够为我国其他城市提供借鉴经验,我倒希望学习上海城市规划中采用的科学理性态度,而不是简单化地限制高层建筑。因为各地情况不同,建高楼大厦,首先要看需求,其次要综合权衡其正负效应,制定高层建筑的空间分布策略。

新闻链接

中新社(2003年11月13日)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修正案》,将“控制建筑容量和高层建筑”内容正式写入了新修订的条例。

北京晨报(2001年11月21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十余位建筑大师大声疾呼,超高层建筑不能盲目建设,超高层住宅更应严格控制。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