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自主招生变了调,改革成了抢生源
www.fjnet.cn?2011-04-08 11:14? 汪红光?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打着高考改革旗号的“华约”“北约”终于现了原形。在今年自主招生过程中,他们对合格学生的加分从以往5—10分突然拔高到20分,40分,少数学校甚至私下找中学索要加分学生名单,设法“策反”同时被其他高校交叉加分的考生。(《北京晨报》2011年4月6日)

“自主招生”本意是给考生拓宽就学门路,增加就学机会。但近几年的运行实践证明,先天不足的自主招生已经或者正在沦为少数“名校”抢夺、垄断优质生源的工具。

中国教育决策机构不少官员出自“名门”,有人猜测,是不是这些学子有意报答“母校”,默认母校为所欲为?不然明明自主招生出现了方向性偏差,仍有人为之鼓吹、呐喊?

其实,高校招生亟需改革调整的是三个方面:一是“名校”招生指标分配不合理造成“同分不同命”的不公;二是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带来的学校待遇不公;三是一考定终身导致偶然性增加的考试不公。

自主招生政策最初设计时,被社会寄予厚望。希望通过这个来修补、弥合高考三大不公的裂缝。但事实上,按照今天“自主招生”的路子走下去,非但不能解决名额分配不均、一考定终身的难题,而且高校之间人为不公的裂缝越来越大。

有消息称,中国大学在世界名优大学综合排名中,想跻身前50都难,不断爆出的学术丑闻更是让“名校”招牌蒙羞。造成这一难堪局面固然有“大学行政化”弊端的影响,但最直接的因素是长期实行“大学挑学生”不是“学生挑大学”的惰性招生政策所致。这种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垄断式招生制度,让某些既得利益高校躺在无忧无虑之中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三十年改革实践证明,由国家大包大揽的大学垄断式招生制度既不能见成效,又不能促发展,更不能彰显公平正义。必须将高校招生推向市场,实行招考分离,让考生选择高校,这样才能激发高校活力,促进高校良性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