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行政调控菜价是南辕北辙
www.fjnet.cn?2011-04-28 10:19? 林清泉?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继前一段时间食品巨头康师傅等被发改委约谈之后,最近又出现了“菜贱伤农”但菜价并未大幅降低的消息,其中原因为,专家归结为流通成本占比过大。据报道,中科院研究员汪同三在国家发改委一个内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流通业费用的几个数字让人震惊,全世界82%的收费公路在中国,流通成本占(商品价格的)50%~70%,成本太高。

一些媒体报道表明,中间商的层层加价、流通成本的上升和流通中的损耗都使得蔬菜价格最终到消费者手中没有那么便宜。于是有观点认为应该大规模整顿流通体制,降低流通成本。

另外有报道称,杭州农贸市场国有化率提高至85%,国有菜场成为平抑菜价中坚力量。部分评论于是认为,应针对蔬菜市场成立类似中粮(即中粮集团,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的公司,以解决菜价大幅波动等问题。第三种声音则称,农民需要信息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蔬菜市场价格变动,不会出现一旦涨价就一拥而上,最终供给过剩价格暴跌的惨剧。

这些观点蕴含一种行政调控与国有化齐头并进解决经济问题的倾向。在当前通胀的局势下,不同群体对于通胀的承受与消化能力是不一样的。收入越低,承受能力越低。而食物消费占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日常开支的很大比例。因此,在CPI(消费价格指数)的构成中,食品价格尤为关键。化解通胀的潜在隐患,必须从食品的“价格调控”入手。

中国的市场经济仍不完善,需要有监测与控制体系。但行政调控并非万能药,价格管制往往会扰乱市场正常的供需信号,扭曲正常的市场运行,最终为下一个阶段经济数据的异常埋下伏笔。国有化表面上可以在行政指令下随意控制菜市场摊位的成本,但实际上,其所衍生的种种无形成本会冲销前者,让原本可以自由竞争的产业链环节变得固化,对于市场变动失去敏感的调节性。

比如,流通成本固然是终端菜价的组成部分,但流通成本是国家整体宏观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所关联的远远不只是菜价。由菜价问题扯到流通体系的问题,有小题大做之嫌。流通环节比如公路收费、油价上涨、火车经营的垄断等等,其实很多正是与行政手段过多介入经济和国有经济挤压了民营经济有关。要解决流通问题,国家在“顶层设计”层面需要有放下行政之手的勇气和退出一些领域的信心。这样才能真正根治流通问题。并且,这不仅仅是对终端菜价,对整体经济活力的挖掘都大有裨益。

而现在,从菜价处理的一系列方法看,有关方面的思维还是没有脱离管制的轨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至于农民生产的信息化,这需要国家对农村反哺足够的教育投入,在这一前提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之前,农民生产的信息化就是空谈了。长期以来,农村资源都没有合理地用之于农,这种政策层面的倾斜不得到根本改观,就很难指望农民走出小农生产的困境,以现代化的思维来经营农产品市场。因此,解决菜价问题,本质上还是要从“顶层设计”层面吸收更多的市场思维、抛却行政调控习惯着手。

(作者系媒体人士)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