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公路罚款不能沦为失控的“收费站”
www.fjnet.cn?2011-05-12 16:05? 朱昌俊?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世纪90年代,公路上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现象十分严重,不仅极大增加了物流成本,还造成民怨沸腾。因此,从1994年起,国家开始对公路三乱不断进行治理,但治理17年之后,河南一个维权司机却告诉我们,现在公路三乱仍然非常严重,全国每年的公路罚款可能高达4000亿元,(新京报)

从理论上来看,基于规范行车行为的公路罚款当然无原罪可言。但问题是,当必要的行政处罚成为物流成本畸高的重要导手,当源源不断的罚款金流向成谜,并增肥为过往车辆不可承受之重时,至少在罚款手段和程序上,公正的质问与追查应该成为必要。

从舆论反馈来看,纠结于公路罚款之上的宣泄显然都指向一个“乱”字。乱设站卡、乱罚款、乱收费,如此公路三乱虽说整治达17个年头,但呈现的现实依然不堪,甚至是有倒退恶化之势。一如每个乱象之因,公路三乱显然也是典型的权力失范与监管失态化学反应下的坏症。

罚款金额如菜市场上的交易,可以讨价还价;罚款名目无法定规章,执法随意性大;执法主体不明,私人执法现象严重。此可归为目前公路三乱的具体表象。但无论是“罚款不开票可以打折”,还是“抓谁逮谁”的雁过拔毛,“掘金”的目的想必是“路人皆知”。可以想见,利欲狂狷的背后,是建立在权力寻租之上的“财路共谋”。

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来说,这种明显背离《行政处罚法》的乱收行为,已经彻底走向部门创收的权力视野。致使基层执法,政府分摊,成为横行在各条公路上的权力路障,让广大司机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甘心认宰。更为悲哀的是,凭借权力壮胆的乱收行为所缔造的“潜规则”,刺激的不仅是“执法”人员的金钱冲动,也让过路司机无奈诚服于这套诡异的恶性体系之下,使交钱就可违章成为一种默认的共识。于是,所谓交通法规、道路安全都被金钱上的交罚所麻痹,长此以往,法治不彰,安全无保,走向“越罚款越违法”的恶性循环,最终偏离行政处罚的良善初衷。

经过多年的发酵,可以说,遏制公路三乱之害已经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人民日报》就曾连发七篇读者来信,揭我国公路收费象。但治乱之路依然困境重重,其最核心的困因,莫过于既得利益部门过于庞大,获利之丰造成积重难返之势。基于此,如果仅仅寄希望于地方上的“全身而退”,恐怕只能沦为一厢情愿的空想,那么,一场从体制上根治乱象的除障风暴,应势在必行。

当然,强力纠偏必然是一场牵涉甚广的复杂工程,要取得实效,就必然绕不开这样的焦点追诉:所缴获的行政款项数额几何,流向何去?乱罚滥收背后,有着怎样的权钱魅影?又是谁让公路罚款变成了失控的收费站?这些答案,不能再在风中飘。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