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与首都经贸大学6月11日共同发布的《中国30个省会城市生活质量调查报告》表明,30个省会城市(拉萨除外)没有一个城市的居民对生活质量感到满意。30个省会城市生活质量主观指数平均值为49.71,排名最高的海口得分仅仅为55.08。根据设计,城市居民对于生活质量主观满意,需要得分在75分及以上。(6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省会城市多是大都市,多少年来一直是人们十分向往的地方。可以说,这些城市是中国快速发展的见证,代表了中国整体发展水平。那里的居民生活提高改善也最为明显。可是,为啥30个省会城市居民都感不幸福?
中国社科院和首都经贸大学的这项调查反映了社会现实。仅仅住房等生活成本不断推高,这些城市就足以令人生畏。调查显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分别排名全国20、23、25位,得分都在50以下。近年来人们纷纷逃离“北上广”。这样的城市,怎么会让人感到幸福呢?
大城市似乎意味着大麻烦。许多上班族在这些城市生活,早起晚归,每天上班花在路上的时间就需要五六个小时。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就算收入高点,但在这样日复一日疲惫不堪下度日,所谓幸福感早就被打磨透支光了,哪里还会有多余的幸福感呢?
实际上,就是大都市,社会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行业收入高,有的行业收入低。在统计上,经济收入你可以用平均数来平均,但幸福感却不能“平均”。一些省会城市居民多数收入并不很高,他们的收入许多情况下“被增长”,幸福感却不会因此“被幸福”。
省会城市是我国发展的主要窗口,这些城市的居民都感不幸福,其他城市居民可想而知。这值得警惕。为什么这些年我们的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幸福感却没有同步上升?这或许和一些城市的发展指导思想有所偏差不无关系。许多城市这些年市政工程建设富丽堂皇,和欧美发达国家比也超一流,但民生改善却远远落在别人后面,居民收入仅仅是人家的几分之一或十几分之一。如此畸形发展,又怎么增加居民的幸福感呢?我们的社会发展,就是为了让人民幸福,30个省会城市居民缺乏幸福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