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港校的冲击与教育的竞争
www.fjnet.cn?2011-07-04 09:03? 于骞?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今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香港大学继续以高额奖学金为“诱饵”,与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拼抢高考尖子生。据悉,北京市三名并列高考文科状元的考生,都选择了去香港大学就读,每人每年将获16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北京市理科状元的去向尚未最后确定,但他与几所香港大学进行了充分的沟通,选择港校的可能性较大。此外,今年云南、安徽两省的文科状元也已被港大录取,接下来,相信还会有其他省市的高考状元被港校收入彀中。

香港高校与内地名校就高考尖子生展开争夺,是港校招生对内地高校形成“冲击波”的一个缩影。去年这个时候,有人根据内地各省高考状元报考港校者有所减少,认为港校对高考尖子生的吸引力下降,“港校热”已在明显降温。然而,来自几所港校的数据显示,近两年内地学生报考港校本科生课程的人数并未减少,反而呈稳步上升之势,随着内地优质生源不断增加,港校的录取分数也逐年提高,所谓“港校热”降温之说,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简单而言,港校之所以能够将一批高考尖子生从内地名校那里抢过去,第一,在于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厚的奖学金,第二,在于他们能够为学生开创一个开阔的国际化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培养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这两方面的原因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动向,就是教育全球化正在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构成强大的挑战。

为学生提供各种奖学金,特别是为家境不富裕但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丰厚的奖学金,一直是世界名校吸引优质生源的一个传统做法。比如美国哈佛大学实行“杀富济贫”式的奖学金制度,校方根据学生的家庭收入进行测算,看他们需要获得多少资助,才能供孩子念完大学,这样,穷人的孩子考上哈佛后,因家庭贫困可以申请到所需要的奖学金,富人的孩子因为家里富有,往往不能获得奖学金,反而可能承受不了高昂学费而“辍学”。美国耶鲁大学校长曾向中国媒体表示,“耶鲁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昂贵”,因为耶鲁大学实行外国留学生资助方案,家庭年收入低于4.5万美元的外国学生,被录取后可以免费在耶鲁念本科,即使家庭年收入超出4.5万美元的标准,大多数外国籍本科生也只需支付学费的10%到20%,“这实际上是耶鲁花钱请他们来上大学”。

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富裕家庭的孩子和普通家庭、贫穷家庭的孩子在教育起点上不够公平,高校通过奖学金制度“矫枉过正”,可以帮助后者“扳回”一些公平,从而帮助他们享受到过程中的教育公平。奖学金制度与其说是钱的问题,不如说是教育观念的问题——世界名校和香港高校多方筹措资金,为普通家庭、贫困家庭的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反映了他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与追求。反观内地的一些高校,在建大楼、上项目、装点门面上不惜血本,在给学生提供奖学金上却十分吝啬,其结果是,大学生既要支付不菲的学费和其他成本,毕业后又面临着日渐严峻的就业压力,一些人开始怀疑上大学是否“得不偿失”,新版“读书无用论”也在一些地方流行开来。

近年来,中国对发达国家的教育逆差一直居高不下(最低估计超过100亿美元),其中主要是高等教育的逆差。这个数字背后的事实是,一部分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国家长,在孩子申请不到奖学金的情况下,愿意用高出内地大学十几倍甚至更高的学费,把孩子送到国外大学去“镀金”。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一些中学进而办起了“国际班”,从教材到师资都与国外高中全面接轨,学生毕业时参加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高考,直接进国外大学读本科。这是国外高校、香港高校与内地高校展开招生竞争的另一种形式,而且这种竞争很可能愈演愈烈。

随着中国加入WTO时承诺开放教育服务的过渡期的结束,除政治、军事、警察等特殊领域的教育和义务教育外,其他教育领域包括教辅材料、教育设施和教育产品在内的市场都要全面对外开放(见陈至立《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了一个“以开放促改革”的关键阶段,内地高校惟有正视现实,更新教育观念,尽快在招生制度、奖学金制度、教学和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改革,才可望在全球化、全方位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