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公考制不一定是个好东西
www.fjnet.cn?2011-07-08 16:44? 熊传东?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第二,从任命制到公考制,公考制是否科学、公正、公平、公开?是否经得起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检验?

可以说,从30年公考制的演变,从国家干部任命制到公考制,再到如今工人农民都可参加报考公务员等变化。我们的确看到了,公考制所彰显的公开、公正与公平,特别是2011年省公考制的“亮点”,即21省市同时联考、高层次人才年龄放宽等。但纵观30年的公考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大凡考试先笔试,再面试。按常规来讲,笔试能够得到相对地科学、公正、公平。然而,面试是无法保证的。其实,可以将其此程序颠倒过来,先初面试,然后笔试,然后再面试;二是,过去,有的单位或部门把所招考的条件,时而限定得太“窄”,时而限定得太“宽”,特别是对某些条件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验、政治面貌等无意识地划定了一个“死圈圈”,给人的感觉,这个“死圈圈”所圈定的所谓“条件”好像就是“先天生性”。显而易见,即便再透明的“玻璃瓶式公招”也是“黑”的,说白了,如此“死圈圈”的条件,本身就有失科学与原则,何扯“三公”?何谈“透明”?!

然而,今年21省市同时联考,杜绝了以往有些人“赶场子”侵占公考资源的行为;高层次人才年龄放宽政策是吸纳高级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既是公考人性化的一面,又是公考务实性的一面。

第三,公考制度能否把真正的人才选拔进来?公考制是否是一个很有效的选拔社会人才的方式?如果把社会优秀人才都集中到公务员队伍对整个社会发展有无益处?

笔者以为,第一,加大从基层和生产一线招录公务员的力度成为今后方向,这既有利也有弊,“利”在基层和一线人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弊”在是否适合做公务员或做更高层的公务员;第二,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公务员,有的是授父母之命,有的是授责任之命,有的是授环境所“逼”,总之,有些原本不想当公务员,是被“逼”的,有的根本不是本人所愿;第三,在全社会更应倡导就业人员去从事能够发挥和施展自己兴趣特长和爱好的工作,让其在各行各业成长、成才、成功;第四,在提高公务员丰富人才资源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行业和领域选拔优秀人才的资源瓶颈;第五,还要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招考、任用和聘任制度的改革力度;第六,力破公务员这个“金饭碗”,打破公务员“终身制”。

说到底,公考制并不能真正把好人才选拔进来,公考制也并非是一个很有效的选拔人才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即使把全社会最优秀人才都集中到公务员队伍,也不一定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最佳“团队”,也并非对整个社会发展有益,反之,有阻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碍于科学的全面进步,还破坏了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人才资源的分配与均衡,更甚至于有阻碍全民素质的提高。

谁来为“公考热”降温?解铃还须系铃人。今天,在美国、法国等一些国家,公务员考试显得有些“冷”。当然,多半因素是这些国家已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社会福利系统,公务员所能享受的社会福利、医疗保障,与企业人员没有区别;经济收入上,公务员比起其他阶层也并无优势。应该说,公务员本不应是一个“一朝为官,终生为官”的终身制职业。这事实上,是对尚不完善的公务制发出的“警报”。如果不打破“金饭碗”,如果不以限权来遏制“官场乱象”,“公考热”还将持续下去。

综上,无论是“公考热”的纵火者,或是放火者,或是添火者,或是跳火者……请清醒头脑,把握好前途。应该说,“公考热”不仅了暴露人才流动渠道的匮乏,还暴露了公考制的滞后与懈怠。不敢想象,假设我们的精英都当公务员了,还有谁来支撑国家事业建设?公考制不一定是个好东西,公务员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归宿,不要硬撑着往火坑里跳,也休想“乘火打劫”,避开公考路,重塑就业渠,前途一片光明。(熊传东)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