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特别话题> 城市内涝 > 正文
治理城市内涝有啥招儿? 盘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
www.fjnet.cn?2011-07-21 16:32? ?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作家龙应台曾说过,验证一个国家和城市是否发达,一场雨足矣……它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来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才能看出它的真面目来。

可事实是,只要有大雨,哪怕是一场预知的大暴雨,国内许多大城市的排水系统总是经不住考验。

2010年5月,广州城市的脆弱性在历经一周三次的暴雨后暴露无遗。2009年6月30日的武汉暴雨、2007年7月18日的济南暴雨、2007年7月10日的北京暴雨,同样造成城市多处严重积水、汽车抛锚甚至被淹没。

而盘点一下发达国家大都市在城市排水方面的先进做法,无疑给我们很多启发。

地下蓄水池、透水地面

苦练“地下功夫”解决排水

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把城市防涝作为重要的课题,一是在城市地下广泛建立蓄水池,二是道路等市政设施的建筑材料,要有一定的透水性。日本政府在1972年规定:新建和修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如今,穿梭于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会发现很多见缝插针式的小型公园、绿地和广场,有的只在两楼之间,有的在车行道中央。平时这些都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在降雨时就发挥了集水和排水的功能。此外,在停车场、人行道等处,广泛采用透水性材料,遇到降雨可以迅速将雨水渗透到内层。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日本大阪案例馆,曾有一根最大直径达到12.5米的管子,这是大阪最大的下水管道模型。该馆馆长永井隆裕介绍,“车辆都能在下水管道中自由穿行。如此大直径的下水管道不仅解决了城市泄洪排水问题,还保证了城市污水处理。”

而在德国,即使再大的雨,也很少见到路面积水。这与城市80%的地面改用透水地面有关。德国的市政,根据不同区域铺就不同的透水路面。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郊区道路等受压不大的地方,采用透水性地砖,这种砖本身可透水,砖与砖之间采用了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

透水路面不仅解决了积水问题,还平衡了城市生态系统。比如雨水由透水路面渗透入地,可补充地下水资源;还能通透“地气”,可使地面冬暖夏凉,雨季透水,冬季化雪,可以增加城市居住的舒适度;透水地面的孔隙多,地表面积大,对粉尘有较强的吸附力,减少了扬尘污染,也可降低噪音。

在荷兰,地势低于海平面7米以下的沿海城市鹿特丹每年约有300天在雨中度过,而且常常遭受暴雨侵袭。鹿特丹在部分地区试点了干湿两用的“水广场”。所有的蓄水池和下水管道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网络,雨量大时水就从大蓄水池中分流,雨量减小时水又会回到环形水池中去。没有雨的时候,“水广场”就变成了市民的活动乐园。这不仅提供了市民休闲场地,而且节约公共设施的用地量。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