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低分被清华破格录取,“反正我信了”!
www.fjnet.cn?2011-07-29 08:09? 叶祝颐?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广东博罗县冯先生近日向媒体反映,自己的女儿今年高考报考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分数上线最终却落榜,女儿同班一赖姓同学英语未过线反被录取,冯先生怀疑是清华美院开了“后门”。7月27日,清华美院招生办一老师称,该生属于破格录取,后清华大学正式回复称,破格录取不占正常招生名额。(7月28日《北京晨报》)

女儿小冯文化、专业成绩全部上线落榜,赖姓同学英语未过线反被录取。家长“想不通”,怀疑清华美院开后门。这都是人之常情。尽管清华方面称,该生属于破格录取,不占正常招生名额。但是赖姓同学的专业、文化成绩都摆在那里,不仅没有过人之处,还比别人分数低。所谓“艺术水平突出”并没有实证。虽然广东考试院一位陈姓老师回复:清华美院对专业排名较前的考生有权降低文化分5分录取,但是清华并没有在招生简章里作出说明,如此“破格录取”仍然难以驱散落榜考生家长心中的疑团。至于“破格录取不占正常招生名额”也不具有说服力。清华录取学生不管占用的是什么名额,都不能绕开录取公平这一核心问题。“反正我信了”在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从程序上讲,清华大学确实拥有自主招生的权力。别说降5分录取考生不违规,清华当初还降60分录取少年作家蒋方舟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蒋方舟有公认的写作才华,清华美院“破格录取”赖姓同学却缺乏过硬的艺术才华展示。如果清华大学诠释了这一关键问题。公众质疑的声音或许要小得多。

进一步说,不仅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低分考生容易受到质疑,高校自主招生公平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虽说部分大学有自主招生权,北大还把推荐权下放给中学校长。但是公众并不怎么买账。有人认为“校长推荐很可能造假”。还有人担心学校为了升学率,不会把最优秀学生推荐上北大。应该说,这样的质疑不无道理。现在,高考加分政策俨然成为权贵的盛宴,高校自主招生丑闻频出。关于自主招生、破格录取的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公众的焦虑情绪。

虽说以“分数论英雄”并非教育的本意。但是“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仍是公众普遍认可的游戏规则。在录取规则相对单一的语境下,大学独立行使自主招生权,破格录取低分考生引起质疑也很正常。高校行使自主招生权,是对既有高考招生规则与社会公平的严峻考验。

对自主招生,我认为宜作两面观。我们既不能因为可能出现的招生腐败就因噎废食,否定自主招生、破格录取的积极意义;也不能过分夸大自主招生的好处。尽管“唯分数论”的高考招生体制掣肘了自主招生制度。“一刀切”的招生模式固然可能扼杀偏才、怪才与素质教育人才,但是在当前的制度语境下,“一刀切”的政策,权力寻租的空间相对较小。如果高考招生自主权过大,破格录取缺乏有效监督、制约与足够的说服力,自主招生可能会成为某些人弄虚作假、权力变现的工具。

因此,清华美院破格录取“艺术水平突出”的低分考生,只是传递了高考招生改革的信息,尚未得到公众的认可。高考招生制度到底怎么改,值得探讨与反思。有关方面一方面要反思当前“以分数论英雄”招生体制的弊端,在条件成熟时逐步放开高校自主招生权利,让更多素质全面,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自主招生程序,把自主招生过程放到阳光下暴晒,避免破格录取被滥用,被私用,更要防止出现“成绩倒数第一被保送北大研究生”之类的奇闻重演。“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体现”。确保自主招生程序透明、公正,确保高校谨慎行使自主招生权,地方教育部门与中学认真行使推荐权。如果自主招生被社会逐步认可,“破格录取”被质疑的案例也会逐渐减少。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