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饶毅落选院士缘何公众不忿
www.fjnet.cn?2011-08-19 15:57? 张遇哲?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8月17日,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落选。饶毅称早已预计到结果并表示不再参选院士。网友称饶毅落选是中国院士的悲哀。据悉,饶毅曾撰文质疑中国中长期科技规划,也曾批评科学界浮躁、教授搞关系奔经费不搞学术等问题。(8月18日《北京晨报》)

再过两天,快女就将迎来“七进六”的残酷淘汰,而在另一个舞台,北大院长饶毅已经在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第一轮评选中黯然出局。按理说,无论是哪个舞台,继续前行或提前谢幕都是再正常不过。但从最初314人的有效候选人锐减为145人,中科院院士增选淘汰过半,却没有哪一个人像饶毅这样引起轩然大波。

饶毅何许人也?他有一串耀眼的头衔: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院院长,顶级海归,享有国际盛誉的神经学科学家。但公众更熟悉的不是他研究的领域,而是他大胆、犀利的言论。去年,他和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在美国《科学》杂志联合撰文,痛斥中国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更多的是靠关系而非学术水平高低,“浪费资源、腐蚀精神、阻碍创新”。即使在评审的关键半年里,他还对早已饱受诟病的中国科研体制多次发出声音。在题为《减少中国科学界浮躁的一个必要步骤》的博文中,他历数中国科技界的浮躁:有些国内所谓做得好的人不听国际重要科学家的报告,而为了当选院士的投票只听国内院士的报告;更有甚者,所长邀请了人,自己不听。

在人们看来,饶毅就是那个童话中指出国王没有穿衣服的孩子,“很多问题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只有他‘傻傻地’说出来。”于是,当饶毅落选的消息传开后,网友纷纷对此深表惋惜,质疑是否为“因言获罪”。方舟子更是毫不留情,“我觉得饶毅居然第一轮就被刷下来,纯属侮辱人。”

评选有标准,人心亦有标尺。对于大多数为饶毅鸣不平的公众而言,并不了解其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人们只是为他大胆敢言的个性所折服,因而担心他为体制所不容,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正如资深媒体人张显峰所言:“院士论文抄袭、科研经费分配不公、项目评审不够公开透明……正是由于中国科学界近年来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才让公众有了猜想的空间和理由。”而饶毅关于“结果早就预计到了,任何学生物的人都会知道原因”的表态,更是耐人寻味,浮想联翩。可以说,公众的质疑远远超出了饶毅落选本身,舆论矛头直指院士评选乃是科研体制的公信力。

对于饶毅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表示,“没当选的人也不一定不好,公道自在人心”。的确,有没有院士的头衔无碍一个人在学术上的伟大,但君子独善其身,却无助于一个制度的改良进步。尽管目前饶毅高调宣布今后将不再候选院士,摆出一副与体制彻底决裂的姿态。但我们不希望看到中科院就坡下驴,采取“清者自清”的冷处理。唯有正视人们的焦虑,积极回应质疑,才能重塑院士评选的公信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应当成为院士评选透明的一个契机,如何在评选中吸纳公众参与,进一步规范评选标准和程序,和外界建立互动反馈渠道,这些都值得好好思考。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