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奖争议表明创造性思维被轻视
www.fjnet.cn?2011-09-30 08:46? 熊丙奇?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在国外学术论坛上,学者们会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的学术观念,进行学术交流,包括正在进行的学术研究,他们不担心自己的新观点会被偷去,也不担心自己的新观点幼稚而被嘲笑,因为学术界的规则是,谁第一次提出这一新观点,谁就是原创者,今后他人引用必须注明出处;在美国申请学术基金中,就有学者在申请材料中引用他人观点没注明出处而被取消申请资格的事例。另外,所有创造性思想都是得到尊重的,在麻省理工学院150周年校庆展览的150项该校学生取得的“成果”中,既有划时代的重大发明,也有各种毫无使用价值的怪异发明。自由的学术环境,给思想装上了翅膀。
而在国内的学术研讨中,学者们却会有所防范。原因是担心自己未成文的观念被别人用去,弄出论文来就成了别人的成果。学术研究成了学术秘密,关起门来搞学术。再就是,在弄出具体成果之前(比如论文、专利),大家总是对发表的观点小心翼翼,按被灌输的知识和习得的经验,在各种框架范畴内,修正自己的观点,最后,想法中规中矩,鲜见原创性的火花。原始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活力,被各种利益因素左右,最后失去了力量。
去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后,两位获奖者用普通胶带成功从铅笔芯的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的故事,让国人感慨“游戏也能出诺奖”。其实,回到学术本质,就是“兴趣+想像力”,而当这混杂进各种利益因素之后,就变得特别复杂。大家把很多工夫用在人际沟通、论资排辈、摆平利益关系中,精力就被无谓地折腾。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相关新闻
- 2011-09-28屠呦呦获奖彰显科学精神
- 2011-09-27还有多少“屠呦呦”被阻院士墙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