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辛亥革命》:书比电影好看
www.fjnet.cn?2011-10-08 12:17? 贱言献车?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1911,武昌的阵阵枪声,惊醒了世人;2011,举国的沉沉回忆,昭示着后人。跑到电影院看了史诗影片《辛亥革命》,觉得不甚过瘾,又找来影片编剧王兴东、陈宝光的小说完整版《辛亥革命:1911中国风云纪实》一读,总体感觉是,书比电影好看。

电影《辛亥革命》,可谓中规中矩。虽然场面宏大,脉络清晰,有大片的感觉,但正如影评人总结的一样,一是“革命加恋爱”,一是“枪战加演讲”。电影中,恋爱与革命的结合,处理的并不是很好,黄兴和徐宗汉的一段传奇爱情,在压缩中失去了传奇,李冰冰饰演徐宗汉,除了一路哭到底以外,她的机智、勇敢、胆识过人几乎体现不出来。枪战虽然有有利于渲染大场面,但电影中过多的枪战,甚至让人感觉有点审美疲劳和无聊。孙中山的演讲也远不如《走向共和》中那样有味道,过分地与枪战穿插,加上说教味道过浓,还有一种打乱影片节奏的感觉。

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辛亥革命》虽然有意摆脱《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的“数星星”路线,但并没有超越《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的思路与方法,一样注重的是聚焦历史重要人物多线交叉的叙述,注重在硬灌输历史知识中加入喜闻乐见的戏剧元素。实际上,现在的年轻人虽然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印象模糊,但拜应试教育之力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史实却是记忆深刻,这种套路化、新闻化的硬灌输,效果可能远不如《辛德拉的名单》、《钢琴师》、《拯救大兵瑞恩》等软灌输的作品,因为观影者除了强化了一次对历史的了解之外,并不会产生太多对历史的拓展和反思。

相对于围绕辛亥年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和人物铺展剧情的电影《辛亥革命》,小说完整版的《辛亥革命:1911中国风云纪实》,则将镜头拉伸到辛亥革命前后10年,更加细腻地讲述了辛亥革命前后错综复杂的时局背景与史实演变,将孙中山、黄兴、徐宗汉、秋瑾、林觉民、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风云人物的生平事迹融入到了故事的细节之中,读起来更加流畅,更加具有历史的真实性,更能体现革命时代人性的忧伤。

比如,电影的开头和书的开头,虽然都是“秋瑾就义”的情节,但电影中,秋瑾头戴枷锁、脚锁镣铐,一步一步穿过长街、走向刑场,脸上看不出丝毫惊慌,有的只是平静、平和,虽然突出了一个革命者大无畏的气概,但画面总给人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但书中,就一小段话:“低垂的雨幕下,天色十分晦暗,稠密的乌云和七月间的闷热,几欲令人窒息。一名女子孤身一人站在大通学堂第二进的礼堂门口,秀美的眼睛兀自盯着东边不远处的古越藏书楼出神”。低垂、晦暗、乌云、窒息、孤身、秀美、兀自、出神,这么几个关键词,不禁让人感受到了当时紧张的社会氛围,更让人对秋瑾充满了怜爱,还随着秋瑾的眼睛忍不住去思考、探究。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