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营造行善的环境让善心不再孤独

www.fjnet.cn?2011-10-19 09:11? 沈彬?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有时良知会失败,原因在于有太多社会经验,让人们“直觉”到风险所在:当公民因为救人,而惹上麻烦,比如被诬为肇事者;或因为救助不当,扩大了损害;或救助时自己受到伤害,那么我们的社会能否提供便捷、全面、人性的保障机制,替救人者分担,乃至承担起全部责任?

现行的“见义勇为”奖励制度,的确避免了很多“英雄流血又流泪”,但其认定范围、便捷性、奖励标准等,往往难孚众望,让很多人认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古训。再比如,当彭宇式的救人被诬案发生之后,救人者往往要一个人承担所有法律风险,包括搜集证据、请律师、参加诉讼……如果法院能公正审判,杜绝对善行的“有罪推定”;再加上公益组织、律师主动、及时地提供法律服务,让他感受到整个社会对其救人行为的支持,让善良不再感到孤独,那么公众就会对救人有明确的预期,不再惴惴于潜在、不可测的风险,更多的人会挺身而出。

这背后是法律明确责任、政府的积极保障、发达的民间组织、舆论的坚定支持,甚至小到老板对你因为助人迟到的小小宽容……这一切可以让公民安心救助,不再选择冷漠。

我们不能要求人人是天使,但我们却可以慢慢创造出天堂——让公民敢于救人;让良心不再挣扎;让善心不再孤独。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