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向善的托举力在我们自己身上

www.fjnet.cn?2011-10-20 08:52? 詹勇?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托举向善的力量,其实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就在我们自然而然的爱心行动中。

几天过去了,小悦悦事件引起的心灵震荡和社会讨论仍在持续。人们对18个绝尘而去的背影耿耿于怀,关注着重伤不醒的小悦悦的命运,思考着疗治道德炎症的良方。为此,我们需要回到那令人无比揪心的一刻,因为那段时间里有绝望,更有希望;有黑暗,更有光明;有问题,更有答案。

那一天,在繁华的佛山广佛五金城,两辆车先后碾过悦悦幼小的身体。此后几分钟里,18个路人先后飘过,直到第19个人打破沉默,以18:1的惨痛比例,拨动了一度停摆的道德指针,这位58岁的阿姨身高仅一米四多,体重不到40公斤,身患腰病,却“肩住了黑暗闸门”,以她的善行给社会带来温暖。

现在,我们都知道,她叫陈贤妹。因为这次挺身而出,原本在城市角落里极不起眼的她,一下子成为鲜花与掌声辉映下的平民英雄。翻检连日来对她的报道,这样的问题被重复了很多遍:“您当时是怎么想的?”陈贤妹给出的答案也很类似:“总要有人去帮助。”

媒体异口同声这样问,不只是所见略同。同一个问题包含着复杂的语境:你为什么没像前面那18个人一样走过?你难道没听到周围店铺老板“不要理那么多啦”的劝说?你不知道社会上有做好事反被讹诈的事情?你这么做是不是为了出名、为了贪财?

陈贤妹的回答,把名利算计、道德风险、从众心理等统统归零。或者毋宁说,她是在另一个毫无纠结、极为简单的逻辑下出手相救。

上善若水,大道至简。道德关乎价值判断,但更在于现实行动。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好的陈贤妹,可能不知道孟子所言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理解康德提出的“心中的道德律”,但她以普通人的良知,以关键时刻的俯身一扶,诠释了这些微言大义,把善行的标准拉回到“是个人就会去做”的底线。

一位网友曾追问:我们是否真正愿意追随道德信念,为社会道德的改变和提升尽绵薄却尊贵的力量?他的问题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身上有了答案。从“最美妈妈”到“最美奶奶”,从重庆交警的“救命一接”到佛山老太的“救命一扶”,连同我们身边每天都在闪现的“平凡的良心”,无不传递着相同的温暖,也带来相同的启示:托举向善的力量,其实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就在我们自然而然的爱心行动中。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