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所有食品都应是“供港蔬菜”模样

www.fjnet.cn?2011-10-31 22:24? 南朔?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绿色蔬菜、有机蔬菜已被消费者所熟知的情况下,目前在珠三角地区部分超市又开辟了一个新的蔬菜专区——“供港蔬菜”,颇受消费者青睐。(10月30日《人民日报》)

“供港蔬菜”很红很火,在这个食品安全问题饱受质疑的环境下,还有食品能这般红火,显得有些“另类”。而另类的背后,必然有着非同一般的潜质,不然,怎可能让人这般追捧?

“供港蔬菜”为什么这么红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一点都是不困难。归根于一点,便是安全,而安全的来源,则是严格的监管。如生产加工企业在其供港蔬菜的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上注明:生产加工企业名称、地址、备案号、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和批次号等。这一整套体系可以追溯每批蔬菜的每个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准确无误地追究责任人。

正因为“供港蔬菜”能让我们躲过问题食品的几率大一点,对我们的生命与健康问题影响小一点,我们对这的期望便也多一点。虽然,我们可能已形成某些抗体,但要以肉体之躯去对抗那么多化学元素,我们仍旧是心有余悸。毕竟,太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早已是我们的生命与健康不能承受之重。

从“供港蔬菜”走红背后,我们应看到什么?应学习到什么呢?其实,概而言之便是一句话,那就是复制“供港蔬菜”的“奇迹”。其中,对每一道程序的监管与审查,都应成为我们学习与借鉴的样本,而这,也不仅仅局限于蔬菜,更应推广到每一种食品。

所有的食品,其实都硬是“公关蔬菜”模样——有强力的监管,出问题能找到责任人,各种食品信息完全透明公开等等。这,本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常态机制,可如今却是一种奢望与希冀。而“供港蔬菜”的走红,正好让我们看到,我们的监管深入,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重新审视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认识了那么多新的化学名词,那背后,该有多少的监管失职与渎职呢?对这些人,不能再有任何的仁慈了,他们就是拿我们的健康与生命开玩笑,中饱了自己的私囊,不严刑峻法不足以顺民意。

每种食品,都应是“供港蔬菜”模样,这应是安全生产的底线。不然,在利益的冲突下,我们难免成为问题食品的试验品。这是“供港蔬菜”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所在。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