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医生防暴指南”呼唤公平医患博弈机制

www.fjnet.cn?2011-11-07 21:33? 胡艺?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一家医学网站发布了一份《医生工作场所防暴力行为中国版指南》,其内容引起网友热议。《指南》中称医生遇险时应“及时脱掉白大褂,混在现场人群当中,迅速逃离现场,以躲避伤害”。专家表示,该《指南》表明当前医患矛盾很尖锐,呼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在南昌,医务人员被打被骂的事件常有发生,有的医生甚至被患者家属打穿耳膜。(11月6日《江南都市报》)

从八毛门到录音门,近来,医患互不信任的报道较多。而《医生防暴指南》更是把医患白热化的矛盾以放大状态呈现在公众面前,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医患矛盾值得反思。

医疗纠纷并非一地独有的现象,它是一个带有共性的社会问题。为了应对医疗纠纷,医院煞费苦心。有的医院让医护人员戴钢盔上班,有的医院聘请民警担任副院长。有的医院院长因为患者维权被逼跳楼,有医护人员被打死打伤。还有的医院雇请保安、打手殴打患方。有的地方提出医闹追究刑责。但是在医疗机构掌握话语权的情况下,请保安、警察对付医闹,对医闹追究刑责容易激起患者反感。卫生部曾要求医院设立专门部门或者专员负责患者的投诉接待、调查、处理工作,维持医院秩序与患者利益。但是,医院处理医疗纠纷,难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到底该如何处理医疗纠纷呢?我认为,除了政府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减少医生创收压力与患者负担以外,一些地方设立第三方机构免费调解医疗纠纷的做法,提供了思路。

在此,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医疗卫生行业的大背景。药价虚高、医生开大处方、收红包、拿回扣、医院重复收费、见死不救……在医德滑坡的语境下,患者普遍对医院缺乏信心,医患纠纷不断。而且,医疗事故鉴定往往由同一个圈子的医生完成,“兄弟给兄弟做鉴定”,难以让人信服。比如,2003年至2005年,广州地区的医疗事故鉴定共354宗,仅39宗被鉴定为医疗事故。由于医疗鉴定的结果大多不利于患方,影响了患者对医疗鉴定的信任。笔者在想:如果医院救治病人尽心尽力,与患方充分沟通,相关机构做了令人信服的医疗事故鉴定,或者由中立第三方出面调解,一些医患纠纷可以避免,不至于发展到使用《防暴指南》这一步。

患方打砸医院,逼医生用“防暴指南”,如此过激维权无疑不可取。但是,换个角度看,如果医生多些救死扶伤的精神,患者的利益得到维护,医疗事故鉴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过激维权的患者也会大量减少。而且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存在门槛高、时间长、投入大的问题。因此,医患矛盾激化的症结主要在于,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不完善,患者维权遇到瓶颈。用强制手段对付医疗纠纷,无异于给紧张的医患关系火上加油。使用“防暴指南”也不是根本之计。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