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遏制“突击花钱”需打好监管“协同战”

www.fjnet.cn?2011-11-24 11:17? 林萧?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10月20日,湖南商人起诉湖南省三个政府部门“不买对的,只买贵的”败诉。而当地采购中心主任一番要“花完预算”的回应引起广泛质疑。媒体称,按统计数据,财政部门或在今年余下的两个月确定超过3.5万亿资金去向。各级政府机关或再次在年底前突击花钱以完成预算。(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每到岁末,“突击花钱”俨然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相关部门年年喊严打,但却大多停留在口号上。一定程度上,“只打雷不下雨”式的惩治反而助长了“突击花钱”的不良风气。公开数据表明,各级政府在2007年花掉1.2万亿元,2008年花掉1.5万亿元,2009年花掉2万亿元,足见“突击花钱”之风的愈演愈烈,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必将成为祸国殃民的“毒瘤”,为害不浅。

如何遏制“突击花钱”,有人认为应该加强审计力度,用“突击审计”来应对“突击花钱”。然而,审计不过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有审计权却并无处罚权,仅仅审计显然力度远远不够。出现了问题,自然有人想到要进行问责,可近年来只“问”不“责”,或问责“挠痒痒”的新闻公众可谓司空见惯,没有科学的监管体系,如何进行问责,对哪些部门及责任人问责,显然都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

表面上看,年底“突击花钱”似乎是各级政府机关钱多了花不完,才导致各地上演“突击”闹剧;实际上,却并非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不合理的财政预算编制“发病”的一种表现。我国现行财政预算编制是采用增量预算法(基数加增长),以上年的收支情况为基础,根据对经济发展情况的预测,增加一定的比例,以至于编制预算时以上年情况为依据,今年花不完明年就可能被核减。更为关键的是,本年度的结余不能留作下一年使用,必须上缴财政;而钱花不完,又会被扣上“办事不利”的帽子,所以政府部门会有一种“不花白不花”的心理。如果不花完预算资金,第二年资金势必减少,在这种形势下,倒逼各地政府年底“突击花钱”,所以一味责怪政府不节约并不客观,遏制“突击花钱”还得从全局出发,相关部门必须联合打好“协同战”,才有可能从根源上“药到病除”。

如果将预算、财政、审计、监督等多个部门进行整合,一方面加强预算体制的改善,使预算趋于更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发力”,使遏制“突击花钱”成为“一条龙”监管,再将具体预算、费用开销的“帐本”及时进行公开,让人大和公众都有充分的监督权,如此一来,别说政府花钱难以出现“突击”,恐怕连日常的开销都可纳入监管之中。从这个角度看,只要打好监管“协同战”,遏制的就不仅仅是年底“突击花钱”,还将对治理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政府花费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