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7个月20万起酒驾”凸显社会文化之短

www.fjnet.cn?2011-12-08 12:08? 周明欣?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12月7日报道:《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7个月来,全国共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20多万起。这一数字虽然“较去年同期下降44.5%”,但这也足以凸显中国社会文化之短。

以我看来,这20多万起被查获酒驾行为,远非真实酒驾数量的全部,甚至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笔者生活在农村,当前,农村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同时因为农村警力薄弱,加之线长面广路况差,多集中在城市的警力很少能延伸到农村去执法,在农村地区发生的酒驾如果不导致交通事故,被查获的概率很小。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小城镇及广大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了酒驾的“重灾区”。从这个层面分析,全国真实的酒驾数量不知道要是20万的多少倍。即以20万起来说,每月也有近3万起,这个数字也是“相当可观”的。

“酒驾入刑”后,醉酒驾车、酒后驾车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酒驾呢?笔者以为,这是我们酒文化过滥而又缺少汽车文化,同时法律文化不完善所致。

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为中国悠久的酒文化而“陶醉”。中国的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劝酒文化”、“拼酒文化”。不光无酒不成席,而且酒成了拉近感情最好的道具,酒桌上,什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之类的劝酒词,几乎每个喝酒的人特别是酒桌上做东的人都可以张口来上几句,似乎不让客人喝得晕乎乎的,就显得主人小气、没有面子。过量饮酒有害健康,酒文化中的“劝酒文化”、“拼酒文化”无疑是一种陋习,和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应该予以摒弃。和酒文化的悠久历史相反,汽车文化在中国还缺乏根基,亟需“补课”。中国步入“汽车社会”的时间不长,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超载、闯红灯、随意变道、乱鸣喇叭、不知道礼让行人甚至很容易“路怒”,都是缺少车文化的表现,也是造成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甘肃正宁校车事故,不就是一起典型的人祸吗?

法律文化在中国是一个矛盾体。中国的成文法虽然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刑不上大夫”的特权传统也是“古已有之”;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虽不乏执法如山的典范,但更多的老百姓处于“老爷说得准没错”、官即是法的人治环境。现阶段,我国虽已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潜规则”从没见消除。以酒驾被查为例,有“身份”的人会掏出能表明自己身份的代表证或是其他证件;“身份”不够的人会掏出手机,联系自己有“身份”的朋友熟人,以期求得“法外特权”。缺乏对法律的敬畏、相信“潜规则”大于法律,也是很多人被送上“酒驾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酒驾入刑7个月以来,酒驾数量同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也和公安机关增加对酒驾行为的查处密度、加大对酒驾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关。而只有真正补上汽车文化和先进、完善的法律文化的“课程”,杜绝酒驾才能成为人们的自觉,同时,这也是通往社会和谐的一条捷径。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