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国企改革需指向社会福祉

www.fjnet.cn?2011-12-13 09:50? 王亚欣?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12月1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委员会副主任邵宁透露,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将使国企向两个方向集中: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包括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均属于公益型国企。由于该类国企在经营上普遍处于垄断地位,未来改革重点在于提高透明度。(12月12日《新京报》)

国企与民众的矛盾焦点,是因国企占据的各种形式的垄断,从而形成的分配不公。国企改革指向基础性公共服务领域,试图破除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行业的垄断利益,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方向。

国有企业从字面上来看,其属性就是政治与经济的混合体。“国有”包含国家、国民、国家意识等政治话语,“企业”则是产品、市场、分配等经济形式。这说明国企改革并非限于经济范畴中,还包括对国企进行重新定位等问题。

客观来讲,国有经济在经历“抓大放小”、股份制改造后,国企公司治理确有改善,企业效率也大为改观。不过,改革后的国企也出现新的问题,国企过度介入经济,垄断了资本要素,进而忽略了经济属性和市场公平。试想,当一个“巨无霸”横行市场时,它的效率越高,对市场公平造成的损害或许就越大。

如今,我们已站在全球化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大局下讨论国企改革。改革国企是要破除国企的特殊利益,这必须坚定地引入必要的竞争机制,形成适度的竞争局面。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它们是国家基础性公共服务行业,同时也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如果简单回归到公益行业,不免有重回改革初路的嫌疑。而这些行业中,政企并未分开,垄断并未破除,仅凭公益型国企的政策导向,或许会让国企继续尾大不掉,又或许国企们拉上公益大旗继续行垄断之实,这两种情况的出现都将损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的问题,并非是企业如何脱困或是存在形式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增加国民福利才是目标。从法律上说,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在全民,而国民对国有企业缺乏热情,对某些国企更是充满反感,这难道不能说明一些问题吗?之前国企整体经营不佳时,是民众的大包袱,现在国企经营出现好转,同样有可能成为民众的包袱。在国企已然做大做强的今天,国企改革究竟是区分公益性和竞争性,还是放开市场,让国企参与市场竞争,需要反思。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