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t官网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投注@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摘掉“贫困”的帽子,不能口头冒进

www.fjnet.cn?2012-01-12 10:22? 贱言献车?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新时期的扶贫,要逐步增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不能仅仅依靠“输血”。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多年来对贵州的投入仅占全国总量的7%左右,加上贵州省投入的财政扶贫资金,平均每个贫困村的输血也是少得可怜,只有国家预测的整村脱贫所需资金的三十至五十分之一。这成了很多领导干部抱怨的借口,但我们看看贵州的7个全国西部百强县,金沙、都匀、盘县、仁怀、兴义、遵义、清镇,无一不是在走一条“工业化扶贫”的路子,这就是一种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办法。

贵州的贫困地区大,贫困人口多,“工业化扶贫”的路子,也不能照搬照抄,必须结合每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结合每一个地方人民群众思想的实际情况,想出针对性的办法。针对性的办法,仅靠领导坐在办公室是想不出来的;仅仅是出去溜溜的“基层调研”,也是找不到的,我们要善于引导群众,发挥群众的创造性。12月29日,省委书记栗战书说要“为经济增速排名靠后十县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这就是一个信号。各地要把栗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指导扶贫工作的开展。

贵州的不少地方,提出了“产业化脱贫”的思路,这是值得尊重的,应该得到支持。要着急,不能“嘴上说着,屁股还坐在屋里”。但不能急于求成,允许试,允许犯错,在试验和犯错中找到主观真正符合客观的实践模式,淌出一条脱贫的根本之道。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做好服务,要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